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 朱金永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朱金永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层建筑得到了极快发展,而为了在视觉上营造出较大的空间效果,高层建筑中普遍运用了高支模施工技术。
        广东中信建江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层建筑得到了极快发展,而为了在视觉上营造出较大的空间效果,高层建筑中普遍运用了高支模施工技术。但这一技术实施起来危险性较大,容易因支撑体系失稳引起坍塌等安全事故。因此,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极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就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与广大同行共勉,提高我国高支模技术施工安全水平。
        关键词:高支模技术;施工要点;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以往,而是对其功能与外观有了更多的期待。为此,也有越来越多更加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其中高支模技术就是非常关键的一项。运用这一施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建筑质量,但由于其发展时间尚短,施工中还存在一定不足,为遏制高支模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对其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技术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1 高支模概念
        在建筑工程尤其是高层建筑中,因楼层高度较高,常会用到高支模技术,高支模,也叫做高大支模。本项目1#厂房首层A-B轴交6-7轴间层高12.35米,首层其余部分高度为7.9米,就应运用较为结实的钢管来架设模板工程,这一施工技术就称为高支模施工技术。因支模高度较高,必须在施工前经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进行实例分析与论证,如此才能保证高支模体系的稳定性。在目前的施工条件下,高支模工程实施起来危险性极大,必须对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做好安全与质量控制工作,对此,可配备专门的技术与安全督查员来负责将一工程落实到位。
        2 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高支模的检查
        为确保高支模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必须首先安排经验丰富并具有极高专业技能的施工人员对高支模质量展开严格检查,只有保证其结构的每一细节方面都符合施工要求,才能进行一下步作业。与此同时,也要建立起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如此一来,工人才能依程序开展施工作业,在发现高支模出现问题时也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在这样的前提下高支模施工才能安全、顺利开展下去。
        2.2严把方案交底关
        一般来说,方案交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管理人员交底,只有管理人员充分了解施工计划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二是对作业人员交底,令作业人员对施工中的每一细节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保证施工安全、高效进行。若是方案交底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很可能出现管理人员胡乱指挥或者施工人员违章作业,进而导致安全事故。因此,实施高支模工程之前,必须对项目涉及到的每位人员逐一进行方案交底,并令其确认签字后将资料存档。
        2.3科学搭设高支模
        (1)高支模实际搭设前,必须先进行承载力计算,使架体结构完全能够满足承重要求,同时还应视工程实况来控制纵、横之间的距离。(2)涉及到剪力墙时,也要先计算出所需参数,再以此为依据搭建支撑体系,同时将连接位置固定牢固,保证整个架体的稳定性。(3)重视水平杆搭接工作,可通过设置双向水平杆提高其承重能力,并将其与扫地杆进行对接,这样支架四周结构就能更加牢固。
        2.4高支模施工
        这一环节极为重要,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监管,通常来说,高支模施工包含以下几个环节:一是顶模板施工。这一环节必须控制好板面高度与模板厚度,施工时要严格遵循设计方案。二是梁模板施工。这一环节最关键的内容是控制好施工顺序,首先应在对齐先中心线的前提下安装底模,可使用拉通线法来进行中心线校准,这样可使底模保持水平位,之后再安装侧模,需注意的是底模与侧模之间应保持垂直,且跨度也要在4m以上,此外,还要用牢固的连接部件将柱、板支撑架与梁支撑架搭接好,保证支撑系统平稳、可靠。三是柱模板施工。承重架搭设好之后,将其与柱模板连接在一起,需要对柱垂直度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因荷载过大而使柱模板出现错位。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需要随时调整剪力墙之上的模板,保证其上部口始终处于平直状态。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将十字扣件连接在上下立杆上,也不能将旋转扣件用于水平杆上,在进行支撑与铺垫过程中不要使用薄板,且需要设置足够数量的结构横杆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2.5高支模验收
        验收也是高支模制造中特别重要的建筑环节。科学合理的验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高支模结构的具体情况,能及时发现高支模结构中的问题和缺陷。之后,及时进行改进,这对于确保高支模结构的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因此,在完成模板的安装和施工后,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织专业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在验收过程中要求专业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并在高支模施工中将错误率和质量问题降至最低。为了确保验收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在完成高支模施工后第一时间进行质量检查,这有助于及时发现施工问题。
        2.6模板拆除
        体浇筑完成后拆除时也要遵循一定原则。一是拆除模板之前,需要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考察,参照施工进度与混凝土强度这两项指标来科学设置模板拆除时间与顺序。通常,梁与板施工距离在8米以上且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情况下方可拆除。二是按照相应顺序进行拆模工作,并提前清理干净施工现场,为防止误伤,不得放无关人员入场,且应在显眼处放置拆模警示牌。三是模板拆除后应放在固定位置,之后再由施工人员对其进行检查、修补,最后将各个构件分门别类放置,以待下次使用。
        3 提高高支模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3.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高支模作业
        在实施高支模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技术人员编制与审核高支模施工方案时,应尽量做到细致,将每一项规定都一一列举出来。此外,技术人员在制订高支模方案之前,应仔细探查施工现场,与工程部门一起参阅相关资料后制定出包括工程概况、材料选择、以及安全管理措施、浇筑施工注意事项等高支模施工方案。且还要成立专家组,对危险系数较高的部分高支模工程进行充分论证,以此来保证高支模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3.2提升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1)进行高支模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要对项目涉及到的其他人员进行充分的技术与安全交底工作。(2)在设置立杆间距及水平杆步距时必须严格参照施工方案,不得偷懒。(3)在进行模板搭设与拆除工作时,必须选择专业技能过硬且经考核合格的架子工。
        3.3加强高支模作业中的监管
        在高支模施工中,应将安全施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令公司全员都能提高安全意识,以相关要求严于律己,严格按照施工流程与规范进行作业,消除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公司也要派遣专门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监督,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能鉴定与考核,并对验收程序给予高度关注,只有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下一阶段的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自我监测,业主委托第三方监测,对高支模进行预压监测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安全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测点主要集中在1/2跨中位置,每个监测剖面布设两个支顶位移监测点、三个支顶沉降观测点、两个钢管轴力监测点、两个杆件倾角监测点。模板的沉降测量须由专人专职负责,在开始浇筑前测量一次,记录此值并以此值为初始值,在浇筑时,每隔30min测量一次,并与初始值相对比,得出沉降、位移量。监测资料采用动态反馈,在现场测试时,若位移、沉降等出现异常或达到(超过)预警值时,立即口头向业主或监理汇报并及时提交监测结果表;一般情况(支撑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在外业工作结束后三天内向业主或监理提交监测简报;全部监测工作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提交正式监测报告。混凝土浇筑过程应严格按施工方案程序进行,在支架下面要安装照明灯,在安全员的监督下,派木工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加固。如果支架沉降、位移、轴力达到报警值时,安全应立即报告现场施工负责人,查明情况后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加固措施。发现险情,安全员、现场施工负责人要及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撤出危险范围。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术随着高层建筑发展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这项技术相对来说具有极高风险,参建各方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在施工前制定出完善的技术方案,并设置专门的督察员监管施工方案执行情况,使支撑体系搭设中各个环节都能符合施工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高效地进行高支模作业,同时也能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为我国高层建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鑫.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5):38-39.
        [2]秦涛.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策略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148-149.
        [3]龙阳春.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5):119.
        [4]吴淞.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J].中外建筑,2018(10):19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