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330000
摘要:电商产业属于综合性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物流业、零售业等发展息息相关,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集聚和业态创新,从根本上推动了城乡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现代物流的发展程度成为了影响未来区域经济结构和范围的两个新兴要素。电子商务的发展助推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同时高水平的现代化物流业改变着区域经济的产业价值结构,加速区域间的市场流通进而加大区域经济的扩张范围。电子商务集约化、信息化、低碳化的发展规律符合国家经济新常态下对于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因此大力发展区域电子商务加快转变区域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异质性
引言
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固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却可能会损害公平。而这种公平不仅包括城乡之间的分配公平,还包括区域之间的发展公平(付强和乔岳,2011)。尽管欠发达地区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借此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但对于电子商务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尚缺乏科学定论,因此,本文基于省际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电子商务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异质性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我国区域经济结构和范围特点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经济单位之间的与技术、制度相关的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经济结构的组成部分包含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和要素结构。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受到自然因素、技术因素、需求结构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与政策法规、分配机制和要素市场等因素也息息相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市场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加之地域条件和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在经济新常态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的交互流通拉动内需增长,是实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平稳过渡的必由之路。
1.1区域经济结构发展规律
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布局是产业大分工模式的区域经济结构,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口众多,从人均占有资源比例来看我国的资源条件十分有限,加之历史因素在对区域经济发展认识上的局限,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布局不合理。从总体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优于内陆中西部地区,城镇地区经济优于乡村地区;从产业结构上来看,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情况严重,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区域间市场发展不平衡,很多地区仍以资源、人力等生产要素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导,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抑制了区域企业的升级转型。一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律呈现出梯度推移,具体表现为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优越的地区,可以吸引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加快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阶段会吸引更多的优秀资源流向这一地区,因此加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当发达地区的市场投资处于饱和状态时,生产要素会向次发达地区回流,逐步形成梯度推进,这是市场资源配置所决定的规律。另一种发展极-增长点理论对梯度理论进行了补充,因为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区域会出现小区域高速发展的现象,这就是发展极效应。发展极-增长点理论认为每一地区的增长速度之所以会出现差距,是因为发达地区的主导产业和行业会因为拥有较多的资源而高速发展,成为地区的发展极并向周边区域辐射,在发展极的带动下欠发达地区的相关产业和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增长点和发展极产业通过技术、信息、要素等渠道向周边辐射,打破区域经济发展的壁垒,实现市场的全面流通。
1.2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依靠良好的地域环境和人口红利经济迅速腾飞,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前沿。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要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以平均10%-11%的速度增长,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更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以及区域经济壁垒,市场机制发展并不健全,内需不足和产业形态落后,尤其是东北、西北地区主要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市场活力差结构不合理,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拉大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差距。
2.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很难持续,亟需改变。应对经济新常态,必须加大“互联网+”在各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实现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用“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传统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第二,加快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而我国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完善物流网络和道路交通网建设,降低电子商务发展成本,并提高效率。
第三,因地制宜发展电子商务。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区域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要结合本地产业、资源等实际情况,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比如中西部地区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应该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旅游电商等产业,走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第四,突破电子商务人才制约。人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和保障,高技能型专业人才不足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需要引、培结合,突破人才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各地政府需要实施人才计划,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实现高校和企业无缝对接,共同培养电商人才。
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是关系到区域经济结构和范围的新要素。电子商务作为新兴服务型产业将各个产业相关联,实现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电子商务的应用加快推进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建设,打破区域市场壁垒,激活市场配置功能,促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化。
电子商务的应用改变着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不断促使区域经济范围向外扩张,最终达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我国未来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引导方向,电子商务低耗能、高效率、集约化的运营模式,将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因此,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建立信息化、专业化的物流体系,实现区域市场的充分竞争,是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蒋爱霞.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26)
[2]孙诚秀.电子网络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15(6)
[3]赵玉.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及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
[4]丁宏,许家伦.江苏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4(2)
[5]董劲.现代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
[6]艾子临.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