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实现路径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安丽莎
[导读] 摘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并在村庄规划层面实现生态保护修复、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村住房布局、村庄安全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统筹,同时在建设用地“留白”以及“开门编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村庄规划
        新疆国源测绘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并在村庄规划层面实现生态保护修复、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村住房布局、村庄安全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统筹,同时在建设用地“留白”以及“开门编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村庄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现路径
        实用性村庄规划须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解决村庄发展的基本问题,突出农村特色,易于实施、科学规划。结合规划编制的实际,存在以下几点思考。
        一、村庄规划编制模式
        60年多来,中国村庄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镇建设事业也在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发展,从单一的工程建设向人居环境建设,从独立村庄建设向村庄新型社区建设转变。当前,村庄规划已经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国现有村庄规划的编制模式普遍采用上级政府下达任务—确定编制单位—编制规划,即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农民缺乏自主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换届乡干部村干部流动性较大,并不真实了解乡村居民需求。因而村庄规划的实施成果不明显,甚至有些村庄规划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实际意义不大。虽然“公众参与”等关注村民发展的理念也被提出,但村民主动参与规划编制,并在编制过程中提出意见并被采纳的较少,基本处于伪参与状态。因此,村庄规划实施效果往往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某些地区的村庄规划由于只关注图纸的绘制,缺乏对村庄长远规划发展的有效引导,在实际操作上很难实施,还有一些地区的村庄规划带来了大量的村庄撤并,给行政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二、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实现路径
        1. 互动的大背景下村庄产业选择要注重有机生态乡村的发展要站在区域角度去统筹考虑周边的乡镇、村需要什么,乡村依靠自身的条件与自身的资源能做些什么。城市居民缺健康的粮食作物,乡村就根据他们的需求去生产这些粮食作物,并且想方设法地让城里人知道粮食作物的生产过程是有机生态的;城里人缺有机健康的肉制品,乡村在饲养这些动物时不用添加剂,并且让这些动物多些活动的空间;城里的孩子整天看高楼大厦,缺乏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位于城市周边的村庄,会吸引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领略乡村风光,这个过程将衍生一系列附加产业,比如民宿、乡村体验等产业。这类产业不可盲目跟风,避免造成产业的同质化现象。目前很多村庄在积极发展有机循环农业,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上游乡,农民种植草莓基地,季节性及合理规划土地发展亲子采摘、吃上健康绿色水果;轮台县阳霞镇塔拉布拉克村村庄规划试点,这个乡盛产小白杏、香梨,利用物种的多样性,将种植业、生态旅游业和加工业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有机循环农业种植体系,并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和销售,为客户提供质量有保证的有机农产品。
        2. 规划是围绕空间来开展的,特别是乡村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乡村对土地的依赖,人与地的联系紧密,因此在乡村规划建设中对地这一空间要素的利用应当更加规范严格。首先,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服务系统的乡村,为城市提供了纯净的生态屏障,因此规划有必要将农田、水系和森林等生态要素梳理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为城市服务的生态体系;其次,鉴于乡村土地权益的复杂性,规划要重点明晰土地产权关系,保障规划用地布局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可操作性,并强化对农民先赋性财产权利(土地)的保护,明确土地产权关系及居民责任空间的政策分区;再次,通过分析判断村庄的经济区位,明确村庄功能定位,引导城乡要素集聚。

最后,基于乡村空间的生长演变脉络、建设需求,确定村庄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规范乡村空间布局。
        3.缺乏产业支撑的乡村无法吸引人口及其他要素的集聚,进而无法获得长足的内生发展动力。而乡村地区的产业应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的收入来做文章,绝不是与城市经济简单攀比生产增加值。因此,规划既要落实好产业空间的布局,又要善于激活、利用村庄的闲置资源。一方面,规划需要研究乡村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规律,包括产的类型、项目和趋势等,以及产业发展将带来的就业人口、需占用的空间等,由此勾画出为产业发展提供物质载体的空间;另一方面,规划根据乡村自身的资源禀赋,编制符合其自身条件、彰显其特色优势的产业规划,从而集聚人气,带动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改善。例如,编制的村庄规划中,焉耆县霍拉山村将村庄作为民俗文化村影视基地的接待区:设置800亩花海田地,占地200亩的戈壁滩上,由百万个灯珠打造成灯光秀,对村庄内老旧房及长期闲置的住宅,以村民自愿为原则,纳入规划中的整体租赁区,引导村民将空置房屋给予集体或企业组织经营,以村民入股、统一管理的方式,建成个性化主题庭院、农家客栈及剧组住宿等,同时也宣传了丝路古村的民俗文化。值得注意的是,乡村产业增长的前提都应符合环境低冲击的基本取向。
        4.乡村与城市最显著的区别,往往通过表象的物质空间体现。乡村物质空间的改善又能够促进各类社会经济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和优化重组。因此,规划必须看得见、摸得着,使农民得到实惠。首先,在整体布局方面,在研究乡村聚落空间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尊重其选址布局、生态及自然山水格局。例如,和静县村庄规划中,在保护传统聚落山水格局、延续进村行进路线的基础上,以补形的规划手法界定村庄入口空间,形成标识。其次,在村庄形态方面,规划要体现出对村庄整体形态的修复与保护,主要从人居环境入手,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村容村貌,以物质环境的美化引导城乡要素的流动。再次,在公共服务方面,合理引导社会服务资源的配置,包括社会服务、公共设施和支撑体系等配套内容,特别是村庄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需要重点考虑对其进行系统性的修复。最后,在宅院空间方面,结合村庄历史及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具有村庄历史记忆感与艺术情趣的特色空间及环境,以激活乡村的空间活力,唤醒村民对传统建造技艺及空间的眷恋。
        5.关注管治与城镇具有的社会异质性和流动性不同,乡村地区社会结构相对稳定,人们具有强烈的社会归属感,村民自治特征明显,更类似一种自组织系统。为引导规划的落地、加强乡村治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规划创新利于治,深入研究金融、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机制创新,思考乡村发展和建设的长效性,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推出一些规范和规定;②兼顾多元顺于治,充分尊重民意,实现开门做规划、村民全程参与,放权于民,并兼顾乡村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③成果表达便于治,规划成果应易于理解和实施,规划深度要因实施主体而异,规划表达根据受众不同而不同,形成差异化的成果形式与表述方法。而且,面向村民的成果最好可以纳入到村规民约里,千万不要刻意模仿城市规划的条条框框。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对规划实施中碰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修改和调整。对原来已经编制改造规划的城边村和城外村,设计单位应该分析规划实施的可能性,提出具体规划实施对策,如补充建设年度计划、增加村庄整治措施等,以使规划更好地指导村庄建设,改善村庄生活环境。
        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最低要求应该是让村民们知道哪些地方能建设,哪些地方不能建设,要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划和建设管控要求,将村庄规划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仇光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19,(4).
        [2]郭凡霞.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9.
        [3]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