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措施 孙井虎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孙井虎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
        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工程分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2
        摘要:建筑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在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行业标准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建设项目中全面实施质量管理。施工阶段是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阶段,质量管理应以施工阶段为重点,将质量管理与施工活动全面结合,构建立体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导言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规模不断提高,并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新时期,施工质量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只有确保施工质量达到相应标准,建设项目才能达到预期效益。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施工阶段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然后探讨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希望能为业内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1施工阶段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施工阶段,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而且存在很多方面,这也导致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因为涉及的因素多,需要管理和控制,自然很难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具体来说,施工阶段影响质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施工人员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是施工活动的直接执行者。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水平。总之,施工活动需要按照特定的工艺和一定的技术标准进行。但是,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执行不到位,或者没有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那么自然会造成质量问题。
        1.2建筑材料因素
        施工活动中,除了施工人员的参与,建筑材料也是一个参与者。在不同的施工环节,将采用不同的施工材料。从目前建筑工程中一些质量问题的表现来看,物质因素也占了很大比重。比如混凝土裂缝、管道渗漏等,有时是因为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
        1.3机械设备的因素
        在施工阶段,将使用许多不同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施工提高了施工活动的效率,但也可能带来一些质量问题。具体来说,机械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性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读数和校准,在一些较为精细的施工环节,可能会出现施工不准确的机械设备状况不佳,造成质量问题。
        1.4施工维护因
        在施工中,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混凝土浇筑的角度看,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是分层进行的。每浇筑一层,都要及时做好养护工作,避免因混凝土性能变化引起裂缝等质量问题。
        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
        2.1建筑市场相关法律机制不完善
        众所周知,各行各业都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建筑业也不例外。现行法律法规虽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执法不力、违法违纪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另一方面,法律意识淡薄,法治观念淡薄施工企业及相关施工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缺工现象,不仅会导致相关人员不按图纸施工,违反技术规范和操作工艺,甚至偷工减料。
        2.2市场准入门槛低
        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是由于企业或个人的准入门槛较低,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相关参与者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这使得许多参与投标的企业增多,行业竞争激烈,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报价方式。建筑质量是可以保证的,严禁无证企业施工、销售许可证、偷工减料、超范围承包。


        2.3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建筑业在我国属于第二产业。员工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未接受过专门的制度培训,也未安排专人指导施工过程。施工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施工水平低,不按图纸,不按正确的方法施工,最终给工程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2.4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质量监督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质监部门的参与,但项目多、监督员少,导致监督达不到要求。此外,一些监管部门自办监管公司或实验室牟利,最终导致政企分开。这些现象不可能公平公正地进行质量监督。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与措施
        3.1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控制制度体系
        要建立健全以建筑行业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为依据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相应的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为制定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提供必要的制度依据和保障措施和策略,使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过程有依据和规律可循。根据施工规模、施工内容、工期、造价等客观实际因素,对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从而使其始终符合建筑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满足建筑技术质量控制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目标任务、过程方法、综合效益、责任和任务,提高制度化水平,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全过程质量控制,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每一步都处于相应的控制体系之下。
        3.2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手段
        要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观念,突破僵化质量控制模式的局限和束缚,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将现代信息技术理念和数字化自动化理念融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全过程,提高现代化水平。要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构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管理信息平台,清晰直观地展现复杂抽象的工程施工技术环节和原理,提高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丰富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手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数字化模型,实现了施工项目各方之间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提高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数据和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始终满足未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需要。
        3.3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奖惩
        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在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是全面反映质量控制效果的重要载体。因此,应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型和规模,选择系统的绩效评价参数,构建科学有效的不同侧重点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对不同的参数赋予不同的绩效评价权重。在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绩效评价中,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充分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防止出现严重偏差。同时,要高度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价值利用。在形成相应的绩效考核结果报告的基础上,作为完善和调整后续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的重要参考,对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进行优化和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相应的绩效奖惩。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往往涉及多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有必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加强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只有保证项目的质量,才能为项目的整体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施工单位还需要重视施工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质量,加强每道工序的质量验收,从而提高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亚娟.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J].智库时代,2018(26):206,211.
        [2]严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J].河南建材,2018(3):395-396.
        [3]尤非凡.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5):131.
        [4]耿为.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7(12):89.
        [5]马立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监理质量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0):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