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治理中岩土工程勘察的作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朱泳霖
[导读] 摘要:实际上,高边坡工程是人们通过人工来实现改造地质体结构的工程项目,因此它的稳定性与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关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50051
        摘要:实际上,高边坡工程是人们通过人工来实现改造地质体结构的工程项目,因此它的稳定性与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关系。但是,正是因为这是由人工实现的改造地质体设施,因此其稳定性会受到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质结构等影响,所以若是想要加强工程的稳定性,对该地区的岩土工程进行勘探是十分重要的。为了防止边坡失稳,相关的工程施工人员就需要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对当地地质环境进行勘探,并且针对存在问题的边坡进行及时治理。
        关键词:边坡治理;岩土工程;勘察
        引言
        高边坡工程是十分常见的一个土木工程建设,而若是其稳定性存在问题便很有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对此对高边坡工程的建设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边坡失稳的原因并不是只有一个,其成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其中决定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就是岩土层结构,对此在对边坡进行建设之前,应该格外重视对岩土工程的勘探,从根源上减少有边坡失稳造成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一、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在岩土工程的勘探设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其整体的施工水平都较低,大多数的施工企业施工水平都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线,这样的施工很有可能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可弥补的后果。在实际勘探施工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第一,企业资质低,无法达到标准。一些企业的资质较低,与国家标准施工质量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第二,虽然有些企业以及达到了资质,但是由于其受到一些限制,导致施工效果并不理想。第三,还有一些施工单位使用传统的施工手法,这样的施工效率低下,没有办法按时完成施工指标。对此,施工部门应该根据政府的政策导向进行调整,而不是对一部份单位进行能力提升,要对整体的勘察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
        二、边坡治理中岩土工程勘察的作用分析
        在边坡治理中岩土工程勘察实际上分为三个过程,分别是: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以及施工勘察阶段。首先的初步勘察阶段实际上就是对该工程项目实施的地区进行相关地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接着在对该地区地质结构和环境进行勘察和分析,在综合基础的分析形成一个初步稳定性评价。其次就是初步勘察后的详细勘察阶段,在该阶段中就是在原有勘察基础上对一些稳定性较差和边坡进行更加精细的计算,以此来方便后续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而最后的施工阶段就是对前两个阶段的内容的一些补充,完善整个勘察工作。
        1.地质测绘
        地质测绘的本质实际就是对边坡工程实地进行勘察,而后根据相对应的比例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在进行地质测绘时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第一,测绘范围规定边坡工程的20米内,测绘不能超出这个规定的范围。第二,在进行地形图绘制时,其比例尺的比例一般都设置在1:500。第三,若是在进行断层面的地形图绘制时,一般测绘距离都设为20m。第四,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地形,进行勘察测绘时需要对一些特征区域进行横断面的加测。
        2.地质勘探
        在岩土工程勘查中,若是只进行地质测试工作的话是很难能够明确边坡工程周围地质结构的,因此进行地质勘探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边坡工程的地质构造。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边坡工程所在地区的岩土进行相关的力学测试,探究该地区地下水运动的规律。
        3.地质物探
        地质物探相对于前面所说的两种勘察手段来说更加具有技术性,其指的是运用一些专业的仪器对土质区域的物理场进行探测,能够对岩土底层进行更加精确的勘察,并且能够直接通过仪器来探测出当地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结构。在进行地质物探时,经常使用的物探手段被称作电阻率法,其本质就是利用人工将地质体形成电场,在借助相关的测试仪器进行测算,然后结合原有统计数据得出当地的岩土状况。通过电阻率的测算可以测出的地质内容主要有:古河道的分布状况、含水层分布状况等等。


        4.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指的是在边坡岩土所处地域结构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该工程进行力学性质的测试。这种测试方式能够将一些难以进行取样的土体性质进行测定,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缺陷,其测试条件较为苛刻,若是条件不符合将无法进行原位测试,并且该项测试所需成本较高,并且测试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有较为强大的统计数据的支持。
        三、加强边坡治理中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1.混凝土抗滑结构加固
        对于高边坡工程建设中,其稳定性是决定工程建设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而在稳定化处理中,利用混凝土进行抗滑桩加固是一种常见的稳定方式。加固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阻碍滑坡体下滑。实际就是将混凝土制成的抗滑桩进行掩埋,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掩埋抗滑桩的长度必须是其三分之一,这样才能够保证其很好的稳定在土层中,起到减少下滑力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往插入岩土中的抗滑桩周围加入砂浆,使得抗滑桩能够更好的与周围的岩石连成一体,这样能够有效增大其抗滑性。这样的防滑措施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混凝土挡墙处理。在混凝土抗滑结构加固过程中,混凝土挡墙实际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技术。混凝土挡墙的结构原理就是利用墙体自身拥有的重量作为支撑力,阻碍小滑体的下滑,这样能够有效减少下滑体的受力,防止滑坡体的变形。整个处理技术相对简单,因此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第三,沉井防滑法。沉井防滑法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场地的平整、制作沉井、沉井的下沉以及最后的封底。其中前两个是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后两个才是施工的重难点。在其施工中有两个需要关注的点就是下沉时一定要达到规定的厚度才能够进行下沉的操作,并且还要严格控制好下沉的方向,确保下沉操作一次性能够成功。
        2.锚固技术的运用
        锚固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锚杆和锚索两个工具来承受整个建筑工程所产生的压力,而后将这些压力分散到地区所在土层的各个部位,以此来减轻受力效果,加强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这个技术的运用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锚固洞加固和锚喷混凝土固坡。经常使用的方法为锚喷混凝土固坡,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的费用相对较高,并且能够完成相对高难度的工程,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
        3.工作人员素质提高
        不论是什么工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与工作成果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边坡治理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现阶段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施工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其专业水平较低,大部分都无法满足施工的标准。基于这一问题的考虑,施工企业应该要加强对人员技术指导,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素质。施工企业可以给予相关工作人员再深造机会,让其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及时传播新型的勘察技术,提高整体施工团队的技术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在稳步增长,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也有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边坡治理的难题。在边坡治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就是岩土工程的勘察,这一步骤能够对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结构、水文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测算,通过得到的数据结合相关的技术进行边坡的加固处理,有效提高边坡工程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范来生.岩土工程勘察在建筑边坡治理中的重要性[J].江西建材,2020(10):71-72.
        [2]陶东山,徐昊飞,张园.岩土工程勘察在露天矿边坡治理中的作用[J].世界有色金属,2020(07):279-280.
        [3]李志佳.岩土工程勘察在边坡治理中的稳定性分析及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2):109-110.
        [4]阳凌峰.边坡治理工程中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方法[J].城市地理,2018(02):97-98.
        [5]莫衍超.边坡治理中岩土工程勘察的作用解析[J].城市地理,2017(04):107.
        [6]黄晓乐.边坡治理中岩土工程勘察的作用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