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028219900315XXXX 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也在逐渐向大型化和结构复杂化方向发展,这就对工程的基坑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的目的在于保障基坑挖掘环节以及工程主体构架组织的安全性,同时做好对建筑周边环境的保护工程。鉴于此,文章对超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以及施工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
1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施工难点
1.1地质检测难度大
深基坑支护作为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而在深基抗支护技术中,设计、施工、检测技术是公认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地质检测方面,受现阶段施工技术限制,施工企业只能对现场土质采用抽样方式进行检测,无法掌握施工现场整个基础的土质构造和材质情况,给现场施工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工期,给整个施工过程带来不良影响。
1.2施工过程难度大
在现有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场地有限,多建于成型的建筑群中,且存在地下管线布设等情况,给深基坑支护预留的施工空间非常狭小,这给基坑支护施工过程带来极大困难,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施工设备,而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和检测,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施工工期,增加施工成本的同时会造成工期延误,并对周围建筑群造成影响。
2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
2.1土层锚杆施工技术
该施工技术中运用到的锚杆主要分为螺母、垫板、止浆塞、锚头四部分,利用垫板对锚杆施加外力,用于提高锚杆的稳固性,防范深基坑周围土体的塌陷问题,起到支护作用。具体来说,在运用土层锚杆施工技术时主要包含以下四道工艺流程:(1)钻孔施工,结合深基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钻孔深度、速度的调节,通常钻孔施工主要包含以下两种方法:干作业模式,可有效规避别钻问题的发生;湿作业模式,能够实现钻孔速度的有效控制,依靠清水冲洗帮助钻孔降温、提高成孔质量,其钻孔速度通常保持在35cm/min左右。(2)预应力筋的安装,将呈笔直状态的锚杆与注浆管放入成孔内,倘若在此过程中出现孔壁坍塌问题,需在完成成孔清理后继续放入锚杆。(3)注浆作业,结合工程具体要求进行浆液配比、注浆压力的设计,待成孔开始向外流出浆液后,立即将套管拔出,等待一段时间后进行二次注浆。(4)张拉锁定,在完成注浆作业后进行锚固强度检验,应确保其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随后运用跳张法进行张拉施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对相邻锚杆造成影响,保障整体施工质量。
2.2钻孔灌注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是当前基坑施工支护中经常使用到的支护技术,具体流程如下。1)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完成桩体结构安装和护筒埋设工作,桩体结构和护筒安设好支护,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验收,护筒和桩体结构安装位置均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2)在桩体安装完成后进行钻孔施工工作,钻孔之前在桩体孔内选择黏土材料进行提前灌注。在实施钻孔过程中要保证钻孔工作实施一步到位,一旦发生重复钻孔很有可能导致钻孔位置发生偏移,影响后续工作。钻孔过程中也要注意泥浆灌注高度,以免引起塌孔。3) 对桩体实施钻孔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废料和泥石渣,为保证后期混凝土灌注质量,要对钻好的孔洞进行必要的清洗,保证孔底泥渣清理干净,不影响泥浆质量,使泥浆质量符合工程要求。4)钢筋笼是钻孔灌注桩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支护支架的主要支撑结构,在钢筋笼搭设过程中应在搭设之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钢筋笼的承载能力进行计算设计,保证钢筋笼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3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
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深基坑工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能够确保深基坑稳定性。在开展施工时,要注意如下工作:第一,对导流墙厚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现代建筑墙体大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合理设计导墙来将连续墙施工质量提升。同时,设计人员需要对泥浆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保证液面能够和挖沟施工平整度要求相符合,降低发生地表涌水的不良现象。第二,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配置泥浆。泥浆作为连续墙护壁施工中的重要材料直接关系着施工质量,为此,需要准确地控制材料配比,将连续墙的防水性能提高,避免出现管壁剥落、地下渗水等不良现象,将泥浆护壁的稳定性提升。第三,根据地质条件合理设计施工深度。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深度合理完成渡槽施工作业,确保冲击钻、导板抓取设施、旋切多头钻的数量、规格等方面都能够符合工程要求,将施工质量提升。此外,应当在完成作业后四小时内保存好泥浆并且泥浆比例不得超过1.3。第四,应用导管法。可以采用管道法浇筑混凝土结构,避免混凝土中掺入泥浆。在浇筑前首先需要将管道放置在指定位置,用压力挤出管道内的浆液将其排入沉淀池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到环境中,避免污染当地环境。为了保证混凝土整体性要尽量保证连续浇筑,在槽段顶部完成混凝土成型,确保混凝土整体稳定性和强度达标。
2.4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技术也是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该技术的合理应用也有助于深基坑结构稳定性提升。在应用排桩支护技术时,构建理想的排桩结构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只有排桩方式和深基坑结构能够契合才能将桩体的最优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当前排桩支护方式在深基坑中的应用类型较多,比如常见的连续排桩、稀疏排桩、双排桩等。技术人员需要对基坑结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合理地选择排桩类型,在保证排桩支护效果的同时尽量节省资金,加强重视挡土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地分析深基坑结构,确保排桩结构设置科学合理质量达标。
3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研究
3.1优化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业前,需要完成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勘察工作工作,
对于岩土工程勘察内容进行评估是勘察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想要获得准确的评估结果,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明确工程施工标准并结合工程建设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水文特征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和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其次,分析判断施工区域内的岩土结构与性质,通过勘察和相关数据的收集,对地质条件是否会对项目建设产生影响进行判断,然后出具相应的勘察工作报告。最后,优化勘察手段,严格勘察的技术指标。想要进一步提升勘察工作的准确性,地质勘察部门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注重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勘察工作人员需依据勘察工作的具体需求与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勘察技术。通过现代化勘察技术的应用,提升勘察工作的准确性。
3.2做好基坑监测工作
在进行深基坑开挖和支护作业中,容易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进而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产生影响。所以,在开展深基坑支护施工时,就需要加强对基坑情况的监测,如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停止施工,以防止质量或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中,对于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需进行重点监测,由于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存在较大波动,所以,仅依靠施工前的地质勘察工作不足以体现出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情况,相关监测人员需强化地下水位的监测工作并做好水位变化的记录,进而为深基坑支护技术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作业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所以,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对相关的技术要点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具有针对性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强化深基坑支护作业现场管理。只有从多方面入手实施动态化管理,才能有效提升深基坑施工质量,进而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毅.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问题及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17(23):275-276.
[2]孔祥夔.土建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5(21):223.
[3]王国文.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