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图书馆 江苏南京 210018
摘要: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双一”建设的要求不断创新。通过提高学科服务水平,学科服务新技术的应用,学科服务新渠道的拓展,学科服务内容的丰富,学科服务能力的提升,学科服务将从被动服务转变积极的服务,从文件服务到知识服务。整合信息技术,更新服务理念,提升学术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图书馆业务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建设、服务创新
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涵
大学图书馆的主题服务最初是在美国开发的。其初衷是实现对高校图书馆服务价值的深度挖掘,满足学术机构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文献信息咨询需求。跟踪服务是主题服务的早期操作方法。它可以准确定位用户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服务,赢得了高校师生的认可。在21世纪,大多数大学都把学科服务作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点,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发展方向。
二.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现状
目前,高校图书馆致力于服务主体的社会服务共识,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和努力的方向之一。不同的高校在图书馆的经费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国家重点建设的一些髙校可能会在图书馆的经费方面有更高的优势,而对于普通的高校或者是民办高校来说,因为经费的不足可能会导致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会受到影响;同时,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师生对于图书的阅读需求会更加的多样化,这将会使得图书馆必须要置办岀更多的图书资源,同时因为图书内容比较多元化,导致有限的经费会被分散的使用;最后,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过程必须要具备水平较高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特别是在学科服务方面,要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专业资料, 要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有更加专业的素养。还有一些图书馆虽然应用了云技术、流媒体技术,但是因为起步较晚,导致管理和服务工作并不是特别熟练。若图书馆仅仅借助互联网技术实施管理服务,那么很难实现“智慧化图书馆”。只有做好基础规划,才能够搭建具备科学性的移动化服务图书馆,朝着“智慧化图书馆”方向迈进。
三.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与服务创新路径
1.认真做好读者分析工作
高校图书馆有一个结构比较清晰,大致范围容易界定的读者群,教师、学生、科研人员构成了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读者群,要从现有专业和规划建设专业入手,分析读者数量时,考虑到学校中的专职科研人员、教师、博士生、硕士生、行政人员、教辅人员、本科生也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同样应把他们划归科研读者群中,了解各层次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差异。制定藏书补充计划,要充分体现藏书补充的原则,即藏书的针对性、系统性、特色化和资源共享原则。计划要有充分的前瞻性,在认真总结过去和现在的藏书内容和藏书利倾向的基础上, 丰富和完善藏书的利用率。广泛运用现代化手段整合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完善、制作自己的网页。由于各种信息系统纷繁复杂,不同载体形态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联系,各种信息系统缺乏内容共享与传送要求的界面。用户为了查全信息,不得不在许多系统中寻找,如:外语书经常附带的听力光盘或磁带,常常找到了书找不到光盘或磁带,大大降低了信息查询的效率。整合信息资源就会使复杂的检索方式,检索界面达到统一,相关的信息排列在一起,无用的信息被剔除,这样不断地更新,也就避免了盲目地查找,提高了查全率和查准率。
2.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开展特色服务
随着科技文献量的激增和文献载体的多样化,科研人员时常感叹查找文献的费时费力, 因此,图书馆要主动与科研部门联系,开展专题咨询服务,使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搞研发,加快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建立跟踪同行的研究动态,了解国内外竞争对手在研究工作中使用什么样的信息资源。
图书馆应经常通过电子信箱、电话等手段开展参与服务和互动服务,在学校的各院、系委任一位或几位专家负责院、系的图书文献信息方面的收集工作,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同时,图书馆按主要的科研方向培养几位优秀的馆员,加强图书馆与院、系的联系沟通研究馆员要定期向科研院、系介绍图书馆的新资源、新服务、新动向。
目前,高校图书馆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开展个性化服务的手段比较单一,服务的深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要想改变现状,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必须拓展服务方式,发展有深度的定制式服务,即个性化服务,就是向用户推送期刊目次的一种个性化信息服务,它采用过滤技术解决了信息过载、信息垃圾等问题。这也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进而提高了推荐质量。同时,可以借助电子邮件,由人工参与信息推送, 由智能软件完成的全自动检索推送,一般由用户向系统输入自己的个人档案信息+需要的信息+信息主题,由人工智能软件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检索,最后系统定期将信息推送到用户终端。其最大特点是实现用户一次输入请求,定期不断地接收到最新的信息,充分体现了信息服务的主动性。
3.强化自身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服务技能
搜集读者反馈信息,有利于购书经费的合理使用,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办馆理念。应充分认识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社会组织,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公共场所。同时,开展对读者的培训工作,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文献检索的知识与技巧,检索语言和检索策略的使用、检索途径的确定。使读者学会用多种途径索取自己所需文献资料,特别是对每届入校新生的培训,根据我馆的实际情况“一站式服务”介绍流通部、信息部等部门时,应由各部门具体操作人员讲解,通过部门实际操作规程总结出有利于我馆建设发展的规章制度及如何利用图书馆。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应该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趋势,并且加强自身服务的水平和专业能力,满足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阅读需求,特别是在主体学科方面。对于高校的主体学科,图书馆员要积极的学习该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能够明确应该采购哪方面的学习资源,以及应该选择哪些专家来学校进行相关的讲座;最后,图书馆员必须要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要能够对某些网络资源进行制作,并且要能够对微信公众号或者是软件等多媒体载体进行运营。
4.牢固树立读者至上、读者第一的思想,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促进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进一步向多样化发展,馆员服务创新的知识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取决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图书馆服务方式,应树立服务到家思想,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应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以及多种在线服务或离线服务,如信息推送、网络呼叫、智能代理、适时咨询、个性化链接这些服务方式和方法极大的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强化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服务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服务创新之路,善于捕捉图书馆变化的新形式、新动向,勇于创新,把图书馆建设成集教育、科研、学习、成长为一体的理想殿堂。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再能够完全适应现在读者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进行重视,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个人专业工作能力,要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潮流,转变传统的服务理念,熟练地掌握相关多媒体的技术,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杨玛萍 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2]陈红 信息社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和创新[J] 农业网络信息2015(1):69-72.
[3]王丽华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J] 内江科技2017(12) :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