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黔兴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523900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林业发展中对于造林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改善营林能力,就林业多元功能加以拓展,促进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着提升。本文就我国林业资源现状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究林业造林技术,旨在有效培育林业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方法;抚育
在国家建设中,林业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化造林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林农增收,推动林区经济发展,有助于带动地区就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新时期下为发掘森林资源的发展潜力,有必要对林业造林技术开展探究,以促进营林建设水平的逐步提升。
1 当前我国林业资源现状
1.1 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就我国林业资源的整体情况来看,森林资源相对贫乏,分布均匀性不足,存量也比较小,质量下降,森林结构缺乏合理性,营林管理水平亟待提升,诸多因素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林木生长质量。在林业发展的复杂条件下,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无法满足木材供应的充足化,木材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优质木材数量极为有限,导致优质木材价格上涨,诸多问题的出现使得森林难以承担起生态环保与木材供应的重任,林业工业发展受到制约,林产品优势不足,无法在市场中保持良好的竞争能力。
1.2 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业发展形势严峻,人造板制造业发展能力有限,规模较小,设备更新不及时,现有技术支持不到位,导致人造板制造业生产效率较低,导致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显着提升。人造板工业生产能力有限,管理有效性不足,导致实际生产过程中极易浪费生产资源,木材价值偏高,诸多问题的存在会对人造板工业的发展形成制约,与发达国家制造水平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必要性竞争条件存在缺失,人造板工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其结构呈现出低效化特征,很难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保持行业稳定持续发展。
2 林业造林技术
2.1 造林地清理
为确保林业造林技术能够真正服务于林业发展,在造林过程中需要规范清理造林地,改善造林地条件,为林木生长提供优良条件。造林地清理是基础性工作,有助于对造林环境加以改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把握地区实际情况,明确土地条件,结合造林需求对土地条件进行改造,及时清除灌木和杂草,适当进行整改,在林木采伐后会产生一些剩余物,也需要进行及时清理,以改善地面条件。
在造林地清理阶段,需要合理调整地形,以确保透光度得以明显改善,为林木生长提供支持。待土地整改完成后,清除土地杂物,提升土地的透光度与透水性,土地条件得以优化。在土地整理后土地的物理性质会发生一定改变,进而促进土地温度状况的变化,这就需要在造林过程中把握土地实际状况,就土地各项指标加以密切监测,促进造林成活率的显着提升。在这一环节,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整地清理方面,可采取割除、火烧、化学药剂等方式加以处理。在杂草或灌木的清理上,主要是通过人工方式或机械方式来进行割除;待清理干净杂物后,进行平铺或归堆,应保证操作的合理化,清理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可采取火烧的方式,此外将化学除草剂喷施于杂草或灌木上,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在整地清理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来对清理方式进行选择,以确保造林地清理质量得到显着提升。通过整地清理可改善造林环境,一般采取全面整地或局部整地两种方式,若地面相对平坦,可采用全面整地方式,翻耕造林地区全部土地;若土地为带状或块状,可采取局部整地方式,翻耕部分土壤,以改善土地条件。
通过此种方式可对林地自身条件进行合理改善,高效清除杂草,提高林地土壤透光度。待造林地环境得到妥善清理后,能够改善地表层温度,为苗木生长提供优良条件。
2.2 树种选择
在林业造林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科学选择树种,保证树种在地区的适应性。所选择的苗木应当确保品质优良,造林阶段令苗木根部保持湿润状态,随起随栽,以免苗木失水而影响其成活率。
2.3 造林方法
一是植苗造林,这一过程也就是植树造林,就是结合造林需求对苗木进行选择,苗木应当具有完整的根系条件。在应用植苗造林方法的过程中,为提升种苗生长的稳定性,需要对种植环境内部不良因素加以抵抗,以确保获得优良生长条件。植苗造林阶段倾向于选择原生苗,移植苗或繁育苗也具有一定适应性。在特殊环境下,在植苗造林过程中也可选择野生苗。待植苗造林后,水分平衡性往往会直接影响着苗木的生长状况,因此在造林过程中对于植苗造林方法的运用,需要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管控,保证起苗、选苗、运输及定植等操作的规范化,对水分流失加以科学防范,将起苗时间缩短,苗木湿润度也能够得到保证,这就为苗木生长创造优良条件。
二是播种造林,也就是直播造林,在这一环节,在造林位置直接播种苗木,为苗木自然生长创造优良条件。若苗木树种存在较大的颗粒,具备发芽的基本条件,则播种造林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于播种造林方法的运用,需要把握地区土壤条件,一般情况下,土壤环境有着丰沛的水分且灾害率较低,则播种造林技术具有适用性,能够满足人口稀疏地区的造林需求。在播种造林方法的应用阶段需对种子进行消毒浸泡处理,促进种苗出芽率的提升,对于其抗旱能力的改善也至关重要,即便是在危害性环境下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实现快速生长。
三是分殖造林,在造林过程中需要就苗木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于造林材料的选择可以从苗木干、根、枝等营养器官入手,直接造林,以提高其成活率。分殖造林方法的应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育苗,技术操作较为简便,经济性良好,且苗木成活率也比较高。在苗木栽种阶段对分殖造林方法加以运用,能够促使苗木在初期保持快速生长,母本优良性得以保持。为保证造林质量,在应用这一方法时需要重视造林地条件的改善,在松树、柳树及竹类植物的栽植方面分殖造林方法的应用优势得以凸显出来。
2.4 补栽、抚育
一般情况下造林工作时间不超出半个月,待造林工作结束后续及时检查造林效果,若未发芽需及时更换,进行补栽,此外通过抚育可提升苗木成活率。在造林三日后开展抚育工作,扩穴培土,对原有土量进行保持,向外延伸穴面,于苗木上覆盖新一层土,基于此可促进苗木发育,苗木存活率也得到显着提升。
3 结束语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在林业产业方面所投入力度较大,林业发展空间也得以拓展,这就需要掌握科学造林技术,高效解决问题。在明确林业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于林业造林技术的运用,需要做好规范清理造林地,合理选择树种,掌握树木繁育正确方法,以确保苗木合理发育,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英.林业造林技术与育林方法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8).
[2]齐天牛.关于林业造林技术与育林方法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20(6):195-195.
[3]谢中元.提高林业造林技术水平的方法阐述[J].农家参谋,2020,No.664(16):132-132.
[4]张晶.试述林业造林技术与保护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20(1):2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