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向培峰
[导读] 摘要:食品安全的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石,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对农产品监管机构要求也越来越高的,就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和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者监管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参考。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
        摘要:食品安全的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石,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对农产品监管机构要求也越来越高的,就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和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者监管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引言
        提升,农产品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投机倒把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一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受市场控制,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给市场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减少安全隐患。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1.1 部门监管责任落实难,缺乏统一协调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职能部门多,各部门管理权限比较分散,职责不够明确,由于缺乏协调的管理机制,各部门之间存在工作中相互推诿,责任落实不到位、沟通协作不够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出现缺位、重复监管、都管或都不管现象的发生,使本就监管任务点多、量大、面广、线长的监管力量明显不足,个别地方日常监管工作只重专项整治、轻日常监管,执法监管行动抓而不紧、紧一阵、松一阵,对农业投入品监管存在宽、松、软现象,甚至出现监管“盲区”,无法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1.2 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单一,无法监管农产品深层次安全隐患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主要依靠检测提供技术支撑,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检测能力弱,检测的范围不广,检测项目单一、方法单一,基本以农残速测为主,且覆盖率低、误差大、速度慢,其它如药残、肉蛋奶质量检测、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中添加剂检测等无法进行快速定性检测,质量监管工作开展度普遍较低,大部分存在“没人检、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少”等问题,这很能说明问题:检测人员的技能和水平不高、人才缺乏和断档、农业生产单位缺乏检测的自律性、监管设施设备配备不足,究其原因,是监管资金匮乏造成检测支持保障能力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乡镇监管站工作经费不在财政预算内,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难以更新监管设备,已成为影响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制约了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
        1.3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不健全,质量追溯难以有效实施
        初级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农产品销售比较自由,许多初级农产品没有产地证明或未没有检测农药残留便进入了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虽已建立,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积主动性不强,使搜集、汇总农产品信息面临困难,农产品种类不能全覆盖,一旦发生质量安全问题便无法追踪查源,难以有效实施问题追溯。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
        2.1加强对生产方面的监管
        确立科学、规范、统一的牲畜、家禽类养殖标准,对大型农场进行规范、大力推行现代化集约式养殖方法,对个体散户等小型农产品生产者多进行相关生产的宣传、严禁使用瘦肉精等畜产品禁用物质,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蔬菜、水果等的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应达到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要求,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建立监管部门间的联动制度,依照要求及时报送相关信息,确保监管任务取得实效。


        2.2加强对严重流动时期和节假日农产品销售的监管
        重点加强涉农法规宣传,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力度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农业法律法规;结合送科技下乡、农业知识培训等活动向农民普及农产品安全生产与消费常识;对农资经营人员、养殖大户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与整治。
        2.3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农民是生产的主体,只有有效地转变农民的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念,才能促使其在生产农产品的过程中自觉地采用无公害以及无污染的生产方式。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充分利用宣传手段,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利用一切的宣传手段对农民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例如,可以组织村干部向农民宣讲国家的政策、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标准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一些覆盖面广的媒体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宣讲。同时,利用当前社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优势,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来进行有效的宣传,使生产者从根本上认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使农产品安全生产真正植入到生产者心中,自觉地进行无公害生产。
        2.4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推行联防联保制度。(1)在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当地卫生、环保等部门建设生产基地联合监管制度,通过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措施,影响生产基地的环境,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通过环保部门对生产基地的土壤、水源以及大气等环境的监测,控制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环境对其的污染减少到最低,从而保证所生产出农产品的质量。(2)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化学药剂和肥料的使用,全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实行统一供应和使用的工作机制,确保农资投入的安全。(3)在生产过程中,明确生产者、销售者的各项责任,建设全面的产品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在使用和消费的过程中任何环节出错都能做到有源头可追究。同时,要建立标准化生产的长效机制,加大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标准化制定、产地认定产品检测等工作力度的投入,建立标准化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使标准化生产能够全面、长效的实行下去。
        2.5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
        加强农资投入品的监管力度,联合多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打击在销售农资时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在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加大科普教育的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等宣传手段以及定期举办科普培训班的方式来使农业生产者掌握正确的生产方式,确保生产者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正确地使用农业投入品,加强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抽检力度。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执法检查,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率,及时发布监测结果。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把执法和检测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检测与执法联动、产地与销地互动、各地联合防控的工作格局。
        3结束语
        在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影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很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都是由于人的行为造成的,必须从根源上进行解决,技术、政策、监管多方面协调,确保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沈欣.努力实现农民增收,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N].天津日报.2019-12-15(002).
        [2]周丹.质量兴农保障舌尖上的安全[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9-03-13(B03).
        [3]叶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困难及建议[J].农家致富顾问,2019,(24):228.
        [4]吴兴明.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8,(9):223,225.
        [5]舒圣祥.没有安全的田间,就没有安全的舌尖[N].健康时报,2014-01-0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