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鸡治蝗的技术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娜孜依拉•哈加依
[导读] 摘要:草原牧鸡治蝗已经成为了现如今草原地区进行蝗虫治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此项方法,不但可以十分有效的控制草原蝗害的发生,还能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新疆阿勒泰市自然资源局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站  新疆阿勒泰  836599
        摘要:草原牧鸡治蝗已经成为了现如今草原地区进行蝗虫治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此项方法,不但可以十分有效的控制草原蝗害的发生,还能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就将对草原牧鸡治蝗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带来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牧鸡治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现如今,蝗虫灾害已经成为了破坏草原生态的一个最主要的生物灾害,蝗虫灾害、旱灾、水灾一并被称为农业生产当中的“三大灾害”。如果草原地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蝗虫灾害,在对天然草原生态及植被恢复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对当地的农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威胁,对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我国自从1978年开始,就逐渐的组织实施草原蝗虫防治处理工作。经过长期不断的防治处理实践,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以生物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的治蝗技术路线,而此文将要讲述的“牧鸡治蝗”就是在这条路线上所诞生的一项全新的生物控制技术。
        1.我国牧鸡治蝗工作的现状
        我国在近些年有大量的科研人员在不同省市和地区,成功的完成了通过牧鸡进行蝗虫治理的试验,同时,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被放养的草蝗鸡具有很强的抗病灾能力,饲养起来也十分的方便,而且草蝗鸡行动非常灵活,草原蝗虫就是草蝗鸡的主要食物。在2015年,根据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对草原植保工作做出了重点强调:“十二五”期间,所有进行的草原保护工作都要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品,要不断扩大生物防治的范围,提高生物防治的比重,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环境、生态、资源的共同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牧鸡治蝗工作的推广力度,而且,在当年便先后引进了3万只草蝗鸡进行牧鸡治蝗的推广工作,总共完成草原牧鸡治蝗面积达到了0.8万hm2,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2.牧鸡治蝗的技术措施
        2.1制定出可行的实施方案
        为了能够使草原牧鸡治蝗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首先就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前与农牧民对牧鸡、孵化、育雏、驯化、放养、防疫等相关的事项进行协商与沟通,与牧鸡放养户也要签订管理合同,对责任书进行明确,进而能够真正确保牧鸡治蝗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的工作流程可以为:由县级治蝗灭鼠指挥部统一订购草蝗鸡,在经过短暂的驯养之后,发放给每个乡镇的草原业务部门,然后根据自治区治蝗办所提供的虫害发生分布情况,选择虫害发生区内的农牧民,按户分配牧鸡,让符合条件的农牧民进行饲养放牧治蝗。
        2.2选购鸡苗
        在选购鸡苗时,首先要选择能够适应野外生活、灵活健壮、抗逆性强、产蛋产肉性能好,同时还能够捕捉蝗虫的鸡苗。目前,用于捕捉蝗虫的鸡种一般都为来杭鸡和土种鸡。特别是来杭鸡,不但能够生产出性能良好的肉蛋,而且具有非常强的抗逆性,市场价格较高,所以,十分适用于进行草原牧鸡治蝗。而肉鸡虽然是产肉性能较好,可是与来杭鸡和土种鸡相比,行动较为缓慢,不灵活,捕捉蝗虫也比较笨拙,所以,肉鸡不适合当做是牧鸡。新疆地区的牧鸡治蝗工作基本上都在每年的6月下旬到7月上旬进行,同时,为了能够使童鸡的有效放牧期达到60-70日龄以上,体重也可以达到300-500g以上,就要在适当的时间选购鸡苗,这个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如果时间过早,就会由于天气寒冷而导致鸡苗不易成活,而如果时间过晚,童鸡的体格就会较小,野外捕食的能力也不强,不能够有效抵抗野外的气候变化,很容易遭受损失。
        2.3育雏
        在早春季节,由于天气气候变化复杂,气温较低,所以必须要及时做好保温育雏工作。此外,对雏鸡也要饲喂全价优质的饲料,这样才可以确保雏鸡能够健康的生长。到了后期,再渐渐地将鸡苗放到室外进行放养,让鸡苗能够慢慢地适应自然气候,增强雏鸡的体质。


        2.4防疫及调训
        在一般情况下,雏鸡出壳后的10-14天左右,就要为雏鸡接种鸡痘疫苗与新城疫Ⅱ系疫苗,等到3个月以后,对童鸡再次注射新城疫Ⅱ系疫苗,在童鸡日常的饮用水当中,也要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消毒液对水进行消毒。育雏及放牧的过程当中,如果发现了病鸡,就要及时进行淘汰。而对捕蝗牧鸡的调训工作通常都是雏鸡破壳后的第3周开始,主要是在饲喂的过程中对其基于固定的信号,这样就能够让雏鸡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同时,在平时也要给予一些信号粮,这样能够巩固雏鸡对信号的反应。
        2.5饲养管理
        为了能够保证牧鸡的成活率,就要求牧鸡饲养户根据牧鸡的饲养量来准确的配备鸡笼、水槽和遮阴网等相应的饲养设备,并适时进行牧鸡放养治蝗工作。在每年6月下旬蝗虫大面积的出土孵化后,此时进入快速生长的暴食期,等到雏鸡35日龄后,就可以到草地放牧,基本上放牧可持续80天左右。选择放牧的虫害草场要无噪音,附近水源充足,操场面积也不应小于33.33hm2,这样才能保证牧鸡的觅食量。鸡群的大小按照草场面积及虫害发生的程度和蝗虫数量来决定,通常每群鸡数量为500-1000只,需要1-2个牧工进行放养管户。
        2.6放牧治蝗
        牧鸡灭蝗通常都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固定鸡棚,以棚舍为中心,向周围依次扩散觅食,由于很多的灭蝗牧鸡种群较大,对于随时迁移非常不利,所以很多牧鸡都采用这种方式;第二,棚舍不固定,采用游牧的方式,每天都会随着鸡取食过的草地向前移动。这两种牧鸡的时间基本上都一样,每天早上5点到6点的时候对鸡进行喂水、放牧,到了上午10点左右,天气渐渐变热后将鸡群赶回,饮水后进行休息,等到下午4点以后再对其进行喂水、放牧,天黑前7点左右,召回鸡群喂水、补料,进棚舍过夜。雨天不出牧,正常给水、给料;放牧的时候也要对其进行精心看护,以免鸡群走散或是遇到黄鼠狼、野狸等天敌,放牧人员也要固定,这样利于对鸡群进行管理。
        3.牧鸡治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1生态效益
        以往进行的草原治理,主要是通过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农药进行防治。与其他防治技术相比而言,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不但或有大量的化学残留,时间较长,而且经过长期的使用之后,还会对操场造成严重的污染。此外,由于治蝗所采用的化学农药很多都为广谱性杀虫剂,在灭蝗的同时,也会误杀掉蝗虫的天敌,对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十分不利。而通过牧鸡治蝗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3.2经济效益
        牧鸡治蝗主要通过鸡群来捕食蝗虫,这项技术能股减少化学药剂、人力、器械的支出,还能够把蝗虫当做是鸡群的饲料,减少养鸡的饲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童鸡到山上治蝗以后,日增重10-15g,放牧60-70日龄,体重为300g的童鸡,经过80天左右的放牧,体重可以增加到2-2.5kg,每只鸡每天还能节约50g左右的鸡饲料,整个放牧期间可节约大概3-3.5kg的鸡饲料,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4.结语
        虫害是草原灾害当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虫害的爆发迅速、类型复杂、影响巨大。现如今,由于草原恶化的情况日益严重,气候环境也比较异常,使得虫害的出现正在呈现与日俱增的趋势。众多的科研人员与草原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提出了通过牧鸡防治蝗虫的生物技术,尤其是近些年,国家对于生物技术的大力支持,促进了草原牧鸡灭蝗的广泛应用,不但改善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我国农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哈尔肯•霍尤白.新疆草原治蝗措施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7(18)
        [2]林峻.天山北坡草原蝗虫灾害生物治理区域性研究[J].新疆畜牧业. 2017(07)
        [3]徐文.新疆草原治蝗主要问题及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8(04)
        [4]白玛才吉.草原虫害的生物和生态治理分析[J].畜牧业环境.2019(12)
        [5]李得鹏.草原治蝗灭鼠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农家参谋.2020 (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