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李明臣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李明臣
[导读] 摘要: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经济产业,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关乎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山东省曹县侯集回族镇农村农业服务中心
        摘要: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经济产业,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关乎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国家要重视农村土地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管理
        引言
        在当今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短缺己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然而,土地资源对于人口的协调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不断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以最大限度减少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浪费的现象,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开发,以推动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农村土地资源情况
        1.1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数量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被联合国列为土地资源匮乏国家之一,而且我国山地、荒漠较多,耕地资源较为缺乏。在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较少的情况下,存在严重的土地浪费问题,不仅造成土地毁损,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一些地区为了追求城镇化建设速度,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比如一些地区工程开发步伐较快,在建项目尚未完工,又立马开工新的项目。多项目同时进行,导致土地资源在短时间内快速消耗。我国工业土地占用量整体处在较为合理的水平。要想继续推动工业发展质量,提高工业产值,那么必然需要进一步扩大工业规模,这就会增加土地占用量。同时,城镇化建设需要解决人口就业问题,这也需要增加工业企业数量,提供就业岗位。如此一来,工业企业继续增多,对于土地资源的占用量就会进一步升高。如果规划不足,盲目新建工业项目,就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对城镇化建设造成影响。
        2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总体规划不合理
        土地资源管理与其他的政府管理必须有效地协调,并且土地规划和其他方面的规划也必须有效地协调。土地的总体规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其包含许方面,所以必须要每个环节或者每个方面有效地协调,才能使土地的总体规划达到最好的状态。但是,目前的土地规划,没有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与其他的规划不协调。
        2.2耕地矛盾日益突出
        自从中国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分配制度没有发生变化,一些农村家庭的老年人去世后没有及时转移土地,没有为出生的孩子分配土地,结果农村地区出现了土地分配不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已经形成了比较严重的经济差距,许多农民选择打工,农村耕地的闲置现象进一步加剧。现阶段,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耕地扶持政策,但由于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等因素,农民不愿回乡种地,许多耕地闲置,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
        2.3土地利用污染严重,农民失地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强调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以至于大量的城市企业、工厂和城市住宅的开始增加,导致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许多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土壤污染。因过度使用地下水、城市和居民生活垃圾、河流、湖泊和空气污染等严重生态问题而造成的土地补贴,由于经济制约,无法保证及时有效地改善环境问题。此外,违反征地行为关系到农民的权益,农民失地的情况不断增多,会对我国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
        2.4相关部门监督力度有待提高
        政府等相关部门监督力度高低,也是直接影响农村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的一大因素。目前,大多农村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的原因,普遍是因为政府的相关部门监督力度不足导致的。由于相关部门未曾进行有效监督,导致农村耕地质量严重下降。同时,又由于未曾正确引导,致使农村土壤污染程度极大。


        3农村土地资源管理问题的改进对策
        3.1合理制定规划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事先制定科学规划,以便正向指导土地管理行为,让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其中规划起到全局统领作用,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农业发展现状,实现土地的深度开发和合理规划,真正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实际上,土地管理规划是城乡规划的一部分,加强二者间联系,促进建设、管理活动稳步进行。在此期间,相关负责人实施“占补平衡”原则,以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全面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业经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需注意的是,尽最大可能维持生态平衡,在自然环境保护、生态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完善土地管理规划,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树立法治理念,严格执行土地政策
        法治建设是我国当前的战略之一,因此,新时代的土地管理工作必须积极树立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管理意识。重视对农村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并在主要党政和全国会议上将有关土地管理的重要准则(例如土地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渗人农村行政管理人员,以确保其政治意识不断提高,并进行有效的土地管理。法律可以使党和政府的领导层渗透到农村土地管理的实践中,坚持依法行政,合理利用土地管理权力,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富裕创造价值。在执行土地政策时,应坚持全面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土地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增强农民对土地管理的信心和满意度,并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3.3加强基础建设,完成可持续发展
        目前,由于土地使用权较为混乱,土地政策缺乏连续性,对土地的环境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加强体制、机构和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尽可能严格的土地使用权制度。尊重和利用地球的每一寸土地,同时注重当前的挑战和长期的发展目标日期经济、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必须坚定地致力于不忽略环境保护,注重眼前的滥用并通过商业化、保护丧失的土地,公正和公平地处理各种用途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无土地农民的利益。简而言之,在城市化方面,寻求新的对策和政策机制,对于巩固城市化土地的资源基础和保持持续的城市化发展是重要的,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
        3.4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
        若想切实提升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力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尝试:(1)组织专业的监督调查小组。通过该小组实时监督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现状,以此确保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可顺利推进,并切实展现土地资源高效管理实效性。(2)创建相应监督机制。从责任追究制度人手,创建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明确管理工作范围、管理责任,以此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避免发生问题时出现人问津的现象。(3)相关部门应积极创建信息反馈制度。在信息反馈制度作用下,有利于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现状,进而立足现状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收获预期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经过多年的土地资源管理,我国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然而,在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依旧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广大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者应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强化工作经验总结,立足土地用地不合理、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促进土地资源管理效率稳步上升,为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质量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如静,宋敏云.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问题研究重点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6):233.
        [2]宋金欣.郑丽庄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田.西部资源,2020(10):175-176.
        [3]汪晓东.当前形势下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田.现代农村科技,2019(08):116-118.
        [4]杨晓燕,黄辉祥.当前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应策略探讨[J].价值工程,2020(17):210-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