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装配式建筑所具有的施工特点和应用优势,也得到了广泛推广。但在实际运用中,因其自身施工特点,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尤其是在建筑外立面以及高空作业中,因此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配式住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引言
建筑装配式住宅是在施工现场将预制的构配件组合、装配而成的一种建筑结构。建造速度快;施工过程不受气候的制约;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显著提高建筑整体质量是其突出的特点。但建筑装配式住宅施工也面临诸多安全隐患,怎样强化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这是相关单位务必要认真思考并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
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数量大幅度缩减,大量使用机械设施,有利于不安全因素的减少;建筑外立面工作量减少,通过PC混凝土的应用,使外立面工作量减轻;运输机械标准提高并且需求较大;施工现场堆放构件数量较多,在施工材料运输保证的情况下,应对其存放位置进行科学规划;施工中预制构件连接固定精度要求高;施工工序复杂且难度大;安全防护措施更加严格,需要设置安全围栏,同时操作层应进行平铺网的安装,避免出现高空坠落事故。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分析
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但建造方式大多以现场浇筑为主,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较低,与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以及先进建造方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不仅如此,装配式建筑在施工安全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我国建筑体系尚未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所以新型装配式建筑尚属于不断摸索和发展阶段,从安全风险控制的角度分析,如果未能准确认识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势必导致盲目解决问题。在研究文献、施工现场观察、收集各类与装配式建筑的信息资料以及分析装配式建筑相关案例的基础上,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风险因素可归纳为:(1)人为风险因素:是指因人的主观因素而给工程带来的风险。例如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够,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致使一线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政策法规不健全以及尚未统一标准的建筑体系。(2)技术风险因素:是指由于施工过程中技术不到位、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等造成的施工风险。例如:在预制构件吊装环节由于操作人员技术问题而引起的选用吊具不合理、超重吊装以及吊装过程中磨损构件。(3)环境风险因素:是指由于恶劣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施工风险。例如我国北部冬季气候恶劣,暴雪、冰雹等自然灾害极易引起构件堆放过程中损坏,再加上检测人员的检查不到位很有可能造成施工安全风险。(4)预制构件风险因素:是指由于构件尺寸上的误差而引起的施工安全风险。例如在运输过程中因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在堆放过程中堆放不合理、构件本身的瑕疵以及检验不到位致使构件不合格而造成的施工安全风险。研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风险可以发现,各个风险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只有将各个部门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可以将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三、建筑装配式住宅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加强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风险研究,可以对施工阶段造成施工安全风险的众多因素进行确定,通过技术性解决对策和方案使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一)人为风险
与传统建筑施工现场需要大量施工人员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只进行现场装配,所需施工人员大幅度减少;另外与传统的施工人员缺乏系统训练相比,装配式建筑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系统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作业;在培训中,应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针对现场管理人员,应加强现场监督和管理力度,按照施工计划,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装配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加强各工序之间的协调配合,对信息畅通予以保证;另外相关监督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同时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施工安全责任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
(二)技术风险
相比于传统建筑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更侧重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掌握过硬的技术功底,从前期的施工方案设计到施工完成后的技术质量检测,只有技术与施工规范的完美结合才可排除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由技术不到位所引起的风险。对于前期阶段,合理的施工方案是基础,只有施工方案制定合理,才能保证后期工作顺利展开;对于施工阶段,节点部位的连接、施工工艺的繁琐是制约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两大难题,改进后的节点连接可以采用工厂预制两片板叠合,两片墙之间内芯预留后浇混凝土区域,施工工艺的改进可将其结构创新和加强措施:底部加强区采用高强混凝土,约束边缘构件采用高强钢筋,合理控制竖向构件轴压比等技术措施实现正负零以上即可预制装配。
(三)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如下雨、下雪等天气会对堆放的预制构件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预制构件进场大量堆放会对建筑施工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堆放不合理也会造成预制构件损坏的情况出现。因此加强施工环节的管理,按照规范流程施工,使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四)预制构件风险
目前,在我国对于部品和构配件的生产及使用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化系统,大部分依赖于国外先进的生产研发技术,所以,真正掌握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研发生产技术是建筑史上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构配件的种类和数量繁多,所以构配件使用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用错构配件等问题的出现,可以将构配件进行统一编号。预制构件在工厂加工完成,经运输到达施工场地,由于工厂离施工场地较远,在运输过程中极有可能造成构配件磨损,所以施工前做好预制构件的质量检验非常重要,对于不合格的构件要求返厂置换。构件到场后的养护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施工人员应组织专门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构配件的养护工作,以免在养护过程中出现质量磨损造成施工时节点连接不到位等问题。另外,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构配件体积较大,采用机械吊装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好的操作技能、选用合理的吊装工具,还有禁止超载吊装。
(五)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是实行安全施工管理机制,即公司努力完善制定岗位安全施工标准,按照国家颁布的安全规程,结合建筑装配式住宅的施工特征及实际情况,编制可行性高的岗位安全施工规程手册,并颁发给各个部门、施工小组。同时,完善各项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如建立安全施工会议制度、安全施工岗位责任制度,尤其是必须在危险源作业点挂牌,明确责任人等。二是增强施工人员防范安全风险的意识,因为施工人员是建设装配式住宅的主体,只有提高他们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才能更有效地杜绝安全事故。
四、结束语
建筑装配房的工程的实施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有关于许多吊装工序,使施工问题增加。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安全风险管理的原则,使用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预防安全事故出现,保证住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有序地进行,同时保证预制件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燕.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城市周刊,2019,000(020):P.86-86.
[2]付天才.预制装配式住宅现场施工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No.324(06):44-45.
[3]邓云彬、朱俊成、蔡棚羽、谭名燕、熊健.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及管理措施[J].砖瓦,2020,No.393(0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