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路改造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刘创
[导读] 摘要:既有道路为混凝路面,规划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永中重合,本文中拟调整施工方案,充分利用原有道路修建规划道路,调整施工方案的前因后果以及如何施工,本文中将详细阐述。
        北京易成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176
        摘要:既有道路为混凝路面,规划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永中重合,本文中拟调整施工方案,充分利用原有道路修建规划道路,调整施工方案的前因后果以及如何施工,本文中将详细阐述。
        关键词:既有道路;规划道路;施工方案;检测报告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1.1.1既有道路简介
        既有道路即义平路,位于大兴区黄村镇,该道路东西走向,西起纵六路东至兴华大街,主路宽度12m,两侧为人行步道。义平路两侧为居民区、商铺、企事业单位等,来往行人较多,车流量较大。该路为混凝土路面,依据2018年污水施工时(污水采用顶管施工,位于现况道路永中)观察到混凝土路面厚度25cm,再往下为灰土基层,厚度约30cm,据当地居民介绍,该路修建时间10年以上。
        义平路路面,纵向4道施工缝,缝宽2cm,横向每隔6m设置伸缩缝,缝宽2cm,在两道横向伸缩缝之间有缩缝。施工缝及伸缩缝内有木丝板,在板中间位置设置有Ø16钢筋,间距50cm。
        现况路面整体较好,局部个别板块有压碎、压裂、下沉现象。
        1.1.2规划道路简介
        规划道路为规划横二路,东西走向,西起新源大街,东至兴华大街,长度约1300m,其中新源大街—纵六路段已于2019修建完成;由于拆迁原因纵六路—兴华大街段未实施,该段永中与现况道路永中重合。
        规划横二路主路宽度为8m,每侧人行步道宽3.5m,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沥青混凝土10cm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36cm厚。
        道路下有拟建管线未实施。
        1.2.方案调整
        1.2.1原方案介绍
        原方案中采取的是常规施工方法,路基开挖,从下至上,依次施工。
        1.2.2调整后施工方案
        将原方案拟调整为:原混凝土路面保留,铣刨2cm,加铺沥青混凝土。
        1.2.3调整方案依据
        周边居民对此路重新修建期盼已久,多次向有关部门反应,建设单位为此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我单位也高度重视,进行过多次现场调查,结合道路整体情况、施工工艺以及社会影响,我单位提出调整原施工方案,理由如下:
        (1)原混凝土路面整体较好,个别板块出现裂缝、破损,可以进行修补。
        (2)原混凝土道路宽12m,新建道路8m,整体道路都位于现况道路路基上,整体性好。
        (3)根据施工进度计划道路施工在雨季内,混凝土路面板厚25cm且设有钢筋,按原有方案实施,施工难度大,对周边居民影响大,雨季施工内不确定性因素多,该道路是两侧居民出行的唯一一条路,扰民和民绕势必发生,容易造成恶劣影响。
        (4)原混凝土路修建时间在十年以上,已无沉降量。
        调整方案后,会加快施工周期;安排得当,雨季之前就会完工,可以尽早通车;施工成本会减低;原混凝土路面整体较好,加铺沥青后,充当新建道路基层,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为促成方案调整,从技术、质量等方面考虑,我单位委托北京路星顺达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对原混凝土路面进行了检测,检测内容有路面平整度、路面弯沉、地下土体病害、路面混凝土、技术状况评价等内容,并出具了检测报告(报告编号:BG-2020-XCJ-00111)。
        检测报告结论如下:
        (1)检测范围内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综合评价指数PQI为61.74,技术状况评定为C级。
        (2)现场雷达检测数据的综合分析与解释,本检测区内有6处异常信号,初步判定为沉陷及不密实。
        (3)实测路面混凝土强度为36.3MPa—45.9MPa。
        (4)道路落锤弯沉平均值为15.42(0.01mm),标准差为6.86(0.01mm),弯沉代表值为18.66(0.01mm)。
        检测报告建议:依照CJJ36-2016《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综合评价指数PQI为C级的道路应该进行中修或局部大修。
        1.2.4最终方案调整
                经我单位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单位多次协商,原则上同意施工方案调整,并针对方案提出如何保证加铺后不产生裂缝、板缝怎么处理、高程顺接等问题,四方单位协商后同意由我单位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比如具体摊铺方法、交通导行问题、管线施工后沟槽回填问题、沥青厚度、板缝处理、检测报告显示的6处地下异常问题、高程接顺、板块裂缝破损、如何保证沥青路面不会出现裂缝等问题。
        我单位马上组织人员对方案进行了细化、优化,方案细化完成后,上报了公司进行审批,审批完成后,上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
        最后在建设单位组织下,我单位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审定施工方案,最后确定了最终的施工方案,方案大致内容如下:
        (1)地下管线施工完成后,管顶50cm以下回填粗砂,管顶50cm以上至混凝土路面板下回填级配砂石,然后恢复混凝土,厚度、强度、钢筋同现况路,主路内沟槽上方设置钢筋网(Ф12@200),每侧宽出沟槽50cm。
        (2)将原有混凝土路面铣刨2cm,在其上方加铺10cm厚沥青混凝土(AC-20C沥青混凝土6cm厚+4cm厚AC—13C沥青混凝土),混凝土路面及面层之间喷洒粘层油。
        (3)为防止沥青面层出现裂缝,混凝土路面满铺玻纤土工格栅,土工格栅纵向及横向之间搭接宽度100cm。
 
        (3)对评定报告列出的地下信号异常的位置进行修复,具体修复措施为破除路面混凝土,挖深1.5m,回填级配砂石,分层夯实,重新浇筑同等厚度、强度的混凝土。
        (4)对现况路面破损严重的,破除整块混凝土板,重新浇筑同等厚度、强度的混凝土。
        (5)混凝土板施工缝及伸缩缝人工配合高压水枪清理干净,缝内不得有积水,干燥后填入聚氯乙烯胶泥,缩缝清理干净后,灌入乳化沥青膏。灌缝深度为板厚的1/3。
        (6)主路两侧路缘石外露高度由15cm调整至10cm,方便两侧人行步道接顺。
        (7)交通导行问题:确定好摊铺日期,提前一周在道路两侧醒目位置、小区门口、单元楼门口贴出告示,联系小区居委会、物业,并通过他们在业主群内发布摊铺消息;每个路口设专人看管;自西向东摊铺,每碾压完成一段(不小于130m),及时洒水、降温,表面温度降到50℃以下及时放行通车[1]。
        (8)路面板破损按照以下原则修复[2]:
        1)对路面板出现小于2mm宽的轻微裂缝,采用直接灌浆法处理。
        2)对裂缝宽大于或等于2mm且不小于15mm贯穿板厚的中等裂缝,采取扩缝补块的方法进行处理,扩缝补块的最小宽度不小于1m;补块时应进行植筋,植筋深度不应小于板厚的2/3。
        3)对于大于或等于15mm的严重裂缝,破除整块混凝土板,重新浇筑。
        4)板角断裂应按破裂面确定切割范围,易采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并按原路面设置纵缝、伸缩缝、缩缝等。
        5)对于板块下沉、检测报告显示地下异常的位置,破除原混凝土板,下挖1.5m深,回填级配砂石,重新浇筑混凝土。
        6)凿除破损部分时,保留原有钢筋。
        2、结论
        旧路改造在每个城市中都会遇到,特别是老旧小区周边道路,路面年久失修,重新规划、实施,社会影响大,成本高;充分利用原有道路与新建道路相结合,可以充分降低社会影响、加快施工周期、降低成本。
        本工程中,原有路面为混凝土路面,如果按设计图纸实施,势必会产生噪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工期势必会延长,不确定性因素会增多;在原有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加快了施工周期,降低了社会影响,使道路提前恢复了交通。
        参考文献:
        [1]《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丁士昭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