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 严玉芳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严玉芳1 王庆2
[导读]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城乡众多,美丽乡村规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武汉市黄陂区规划勘测设计院  湖北武汉  430000;2武汉市黄陂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城乡众多,美丽乡村规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美丽乡村规划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城乡规划设计角度出发,就乡村规划原则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乡村规划面临的窘境,提出了乡村规划实施方案。
        关键词:乡村规划;文明建设;城乡设计
        引言
        为了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城乡经济一手抓,不落下任何一个,均衡地组织、带动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发展。然而,面对各具发展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农村,“一刀切”原则是行不通的,将不同的村镇打造成统一模板下的理论产物,无疑会让乡村的发展失去其应有的活力,也会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牢记党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规划却不过度规划,适当开采却不盲目开采,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并非一味地向城市的建设规划标准靠拢,而应该保留自己的特色,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乡村良好建设的道路上坚持向前。在坚持乡村建设的道路上,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每一位成员有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提出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科技不断创新,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走进千家万户,人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来源更加广泛,能够足不出户地了解全国各地的情况,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乡村人们的生活需求,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指数,需不断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在当今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其中的重点扶持项目,需与时俱进,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美丽乡村,以此实现对乡村的保护与管理。美丽乡村建设能将农村工业与农业完美结合,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资源的流动。与此同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将广大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农民反映的问题作为重点进行解决,满足了农民的需求,提升了农民对政府的信任感。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惠民政策,应实事求是落实到位,这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表现,唯有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才能促进社会快速发展。
        2城乡规划设计面临的窘境
        2.1城乡规划设计以形象工程为主,忽视了建设质量
        在具体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相关单位所考虑的是农村形象,即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建设工作,既不会延误施工进度,也不会造成混乱的现场,但是,农村形象的管理耗费了工作人员的大量时间,致使其无法保障建设的质量,城乡规划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另外,部分城乡规划设计未考虑农民的意愿,而是直接对妨碍的建筑实施拆除,极大地破坏了农村环境,不利于后续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
        2.2格式化的建设路径
        在乡村建设的步伐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有一些地方没有合理的规划布局。在形式上他们完全没有对自己所处的地势和地形进行勘察并加以利用,反而盲目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不加改动地套用到自己身上。首先,这样的做法不利于乡村建设的良好开展。完全照搬他人的模式,不因地制宜,面对不一样的乡村状况,采用一样的治理办法,很有可能使乡村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步骤的不适当,从而出现超出意料之外的结果,远达不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其次,采用这样的做法不利于突出本地区特色,不利于旅游业等其他附属产业的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地经济的发展很容易束缚于传统行业中,在社会飞速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只能不断去选择新的发展道路,从而导致发展长期不稳定,更加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2.3文化产业不明显
        在现阶段的美丽乡村建设,大多都是不合格、不达标的,因为它们只是简单地粉刷地外观、点缀了亮丽的装饰品,但从根本上没有彰显出一个乡村的明显特色,整体的文化涵义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这样外观式地发展并不是一条长久发展之路。

就其原因分析主要是:一乡村的农业发展没有纳入到整体规划当中,单纯靠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美丽新乡村是很难维持下去的;二是规划设计中没有融合乡村的传统文化,只有加强了乡村的文化特色,才能让美丽乡村充满活力,魅力四射。
        3城乡规划设计实施策略
        3.1城乡规划设计开展人文主义建设
        一般来说,人们的生活环境离不开人文主义元素,所以,城乡规划设计必须考虑人文主义建设,确保乡民的最大化利益,实现乡民凝聚力的增强,进而投入到城乡建设实践中去。另外,城乡规划设计应该融合当地的特色资源,例如组建旅游活动等,该方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的文化特色,乡村也能借此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实现经济与建设的双赢,达到人文主义建设目标。
        3.2统筹配套规划,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在农村改造过程中,要做好合理的配套服务规划,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城市与乡村、乡村与城镇有效整合,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保留农村的原始风貌,将山水格局与村庄格局作为美丽乡村格局的主要规划因素,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保护农村的山水及自然风光。迁村前,要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避免农民出现不满情绪,导致迁村工作受阻。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首先要转变农民的思想,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要合理规划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建设基础设备,方便交通出行,配套学习校区等,以此确保迁村并点工作顺利进行。除设备、设施建设外,相关人员应做好农民思想工作,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让农民直观、客观地了解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益处,如此才能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品质。
        3.3保护乡村历史文化
        在进行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经济的建设不是一味地对于新鲜事物的追寻,对于过去的事物要采取尊重和接纳的态度。面对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绝不能为了与外界保持一致而对其进行损坏与拆毁。一座好的文化建筑,对于人们来说不只是参观旅游的景点,更是精神的栖息地与庇护所。对文化建筑的拆除是一种浪费与文化破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是不具有前瞻性发展目光的做法。保护传统文化,从某一方面来讲也是在保护乡村的独特性,在乡村发展的时候为其指明一条道路。文化不应该被遗弃,也不该被伤害。
        3.4大力开展乡村的设施建设
        要想实施乡村布局规划,首先考虑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来说,乡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不足,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众多,鉴于此,地区政府需要给予最大限度的资金支持,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基础设施过硬的乡村环境。另外,基础施设的建设需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并考虑当地的环境属性,其目的是降低建设成本,维持乡村原貌。只有完善了乡村设施建设,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美丽乡村。
        结语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建设是时代的产物,因此要科学规划,提高重视度,积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城乡规划中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建成外观美丽的村庄,还要切实以村民的实际生活幸福指数提升作为最根本目的。为此,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中要以群众为出发点,从人居环境建设、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切实落实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通过一体化建设,以确保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可成.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简述[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265.
        [2]方瑞华.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思路探寻[J].美与时代:城市,2019(4):44-45.
        [3]蒋晶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J].江西建材,2019(6)99-100.
        [4]杨秋颖.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的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8(28):186.
        [5]杨乐.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8(1):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