¹中原油田分公司 河南濮阳 457162 ²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河南濮阳 457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完善三方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目前,油田正处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期间,如何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心任务,坚持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相统一的工作原则,认真研究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期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形成多方共同参与、共解工作难题、共谋发展良策、全员促进和谐的良好氛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当下,企业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回应员工诉求和期盼,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下面,就从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满足员工的实际需要方面作一简要分析。
一、油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各阶层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广大职工的思维方式更加活跃、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思想统一难、利益协调难、矛盾化解难、管理服务难的挑战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改革逐步深入,油田经济结构和用工结构不断调整,许多现实问题都会在劳动关系中反映出来。近年来,涉及劳动关系或曾与油田有过劳动关系而遗留下来的信访问题,一直在油田信访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个别问题还进入了司法程序。此外,因为个别单位劳动保护制度不完善、职业卫生安全生产工作不扎实,也引发了一些不稳定问题。以上问题迫切需要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切入点,从源头上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劳动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筑牢油田和谐稳定的根基。
二、个人应具备的条件及需要论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具体体现
所谓需要,就是有机体缺乏某种物质时产生的一种主观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精神需求的反映。简单说,需要就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按照重要程度和发生顺序,呈梯形状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主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德弗1969年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等三种。他把这三种基本需要称为“生存、关系、成长”理论,简称为ERG理论。马斯洛的自尊需要,阿尔德弗的关系需要,其实就是我们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中精神需要和自尊互尊需要。
需要能够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积极的活动,需要被人体会得越强烈,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有效,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尊重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需要论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个人应具备素质及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需要应该由自己付出努力。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镜像反应,你所给予别人的就是给予自己的。你希望别人给予你的东西也是别人希望你给予他的东西;你希望别人对你如何,也是别人希望你对他如何;你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也是别人希望从你这里得到什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有正能量的给予都是同时发生的,反之亦然,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也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本需求。任何需要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只有自己付出了努力,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这就要求自身必须具备四点:一是提升内涵。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加强自身文明行为规范,注重政治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强化职业道德,丰富文化内涵,才能时刻注意自我行为和语言。二是彰显责任。其实责任就是担当,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推脱责任的现象,这不足为奇,是非功过,也不必去指责,这与天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关。这就需要我们强化责任担当,是非分明,而且有勇气、有胆略去面对你的所作所为。如,主动承认工作中的失误,不在群体里模糊失误和错误,有意识推脱责任。同时,揽功现象也体现的比较明显和突出,这一点人们比较反感,功过是有大家来评判的,别人说你好那才是真好,比自己说要好得多。毛主席说过的“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就辩证说明了这个问题。三是换位思考。就是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我是他会怎样,多问为什么,是不是心情不好,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是不是身体不适等等,这样你就会原谅他人,理解对方。常言说“知其冷暖方知其心”,只有充分理解对方,才能以诚相待。四是顾全大局。[清]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于全体员工来讲,不计得失是顾全大局,宽容是顾全大局,工作上补位是顾全大局,扬长避短也是顾全大局。屠格涅夫说过,“不会宽容别人的人,不会受到别人的宽容”,充分说明顾全大局既利于别人,更利于自己。
第二,需要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具体体现。需要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过程中始终存在,具体体现在: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包容,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赞许和微笑。这些对于我们工作中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都十分重要,不同的语言行为,必然产生不同的意识和表象效应。需要是无声的给予,更能给人以感动,有这样一个短片,鸭鹅鱼同时生活在同一个池塘里,由于鱼儿不能跳到石槽里吃完食物再跳进水里,鸭鹅就从自己石槽里捕捉食物直接送入鱼嘴里,令我十分感动。相比他们的思维很简单,但他们能够意识到相互之间是生活的伙伴,池塘里的世界不仅属于鸭鹅的世界,也属于鱼儿的天地,和谐相处才能够拥有美丽的世界,这也正体现了相互之间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三、满足员工需要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对策及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企业而言,就是要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满足员工多样化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践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满足员工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满足员工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对结构、秩序和可预见性及人身安全等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并且是低层次的需要。
1.满足生产安全需求。在企业生产中,安全第一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保证生产安全的必要条件,那么这种客观的不安全会使员工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甚至出现工伤事故,从而影响劳动关系和谐。在生产安全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员工安全学习、培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做到全员持证上岗。消除机械危险点,整改事故隐患,强化重大危险源管理,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避免负面影响对企业和谐文化造成冲击。持续改善现场生产环境,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为员工提供劳动防护用品,满足职业卫生需求。
2.满足非生产安全需求。目前,油田员工年龄偏大,各单位员工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部分员工存在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非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中国石化集团专门发文要求各企业建立职工应急医疗健康室,强化心肺复苏急救能力培训,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在非生产事故预防方面,油田及各单位均在积极探索有效应对措施:印发健康宣传手册,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送健康义诊服务到基层、探索建立职工健康驿站等。其中,职工健康驿站做法很有特色,深受职工欢迎。其主要做法是:在职工较为集中区域分别建立相应等级的职工健康驿站,驿站内配备体脂仪、血糖仪等设备,监测数据通过蓝牙传输至手机APP管理,形成个人动态电子档案,便于连续综合评定健康状况。
在员工中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推动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的转变,引导员工树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为员工健康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培育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的员工健康新生态。经过油田近2年的实践,员工健康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在已经建立职工健康驿站的全部4个单位中,未再发生非生产安全事故。
3.统筹安排员工带薪年休假。为了维护员工休息休假权利,国务院于2008年起实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各单位结合生产实际合理安排员工带薪年休假,可以进一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归属感,满足员工健康需要。
4.定期组织员工健康体检。定期组织员工健康体检,并根据员工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推出“菜单式”体检,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对健康高危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健康档案,对员工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措施提高健康管理水平。对有职业危害的员工,组织接触职业危害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二)满足员工社会需要。企业类似于一个小的社会,员工是其中的个体。企业应努力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影响着员工的言行,宣传、文化部门应引导员工向上向善,鼓励员工真诚交流。
1.提倡礼貌用语。语言之美具有润滑性,是和谐相处的前提和必须。幽默的语言,美好的语言,真诚的语言,是语言的最高境界,人们可以用它来活跃谈话气氛消除紧张,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空间,化解对方的尴尬,不留痕迹地照顾对方的自尊心。富有成效的语言沟通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心与心之间的碰撞。所以,在相处当中或者工作当中,要学会文明用语,真诚真心微笑谈话,不说不文明的话,不讲不文明的事。
2.倡导文明行为。行为之美具有影响性,是和谐相处的无声语言。言为心声,行为内现,人的行为、举止、动作之美,是心灵美在外在行为上的表现。所以,在相处当中,要学会握手言和,拥抱支持,鞠躬感恩,做到“赠予玫瑰、手留余香”。
3.引导和谐相处。工作之美具有带动性,我们走在一起,都是为了拥有一份舒心的工作。舒心就要和谐相处,和谐相处才能促进工作。所以,我们在工作上要严格要求,相互给予支持,相互学会勉励,不打击、不拆台,这样工作才能更高效。
(三)满足员工自尊需求。自尊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需要是员工精神需求之一,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形式满足员工自尊需求。
1.开展员工EAP心理帮助。EAP(员工心理帮助)是近年来各大企业尝试建立对员工心理辅导的有效形式。在EAP服务方面,有条件的企业应成立EAP服务站,配备专兼职辅导人员,培训一定数量的志愿者,调查了解员工对EAP方面的实际需求,制定员工帮扶计划,组织开展EAP巡讲、员工心理关爱活动,开通EAP服务热线电话,引导员工关注心理健康。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EAP心理帮扶活动,倾听员工的心声,掌握员工心理动态,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精心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员工队伍心态,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外部市场员工对家庭的后顾之忧。
2.注重员工之间情感调节。情感之美具有凝聚性,情感是人类生命的精神支柱,与人类体戚相关、生死与共。情感需求是一种感情上的满足,一种心理上的认同,培养美好的情感可以使员工达到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目的。人世间情感有三种:爱情、亲情、友情。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主要体现的是友情,它没有亲情那么重,也没有爱情那么甜,却是不能缺少的情谊,在坦然处之的征途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同学、战友、同事与你结伴同行。朋友多了路好走,好走,是在你跌倒时有人扶起你再送一程,是在你形单影只时有人说句忠言,是在你患难时有人给你一次帮助,是在你失败、受挫或陷入困境时有人给你一种激励。友情弥足珍贵,给人信心,催人奋进。所以,在工作中要珍惜人们的相遇,珍惜共同为事业、梦想奋斗的时时刻刻,尊重在一个战壕里的每位同事,用真心相处,不猜疑,真正为情感增添润滑剂。
(四)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要。把提升员工发展能力作为打造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积极搭建展示员工风采、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要,引导员工提升素质、早日成才,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1.完善培养机制。制定员工培训管理方案,建立长效的业务技能竞赛管理机制,实施“外出培训、内部转训”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专业和技能培训,做到培训有分享、学习有效果。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办法,明确培养目标、具体措施、时间安排、组织方式及工作分工,为员工量身定做职业生涯规划书,选聘培养导师,形成个人成长与组织培养相结合的一体化职业生涯管理蓝图。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持续跟踪督导,了解员工培训需求和建议,针对性组织培训。开展周期性职业生涯规划总结评估,及时调整、修正培养方案,有步骤推进青年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培养实效。
2.创新培训载体。举办技术专家学术论坛,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到各石油院校参加学习培训,为业务拓展和智能油田建设提供人力支撑。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用,掀起比学赶帮超学习热潮;依托员工创新工作室,组织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讨论,推进智慧融合、技术融合、成果融合,形成“合金文化”。开展不同形式的技能竞赛和“攻难关、抓管理、强素质、降成本”主题竞赛,打造基层示范班组,弘扬工匠精神。
3.开展人才选聘。以业绩贡献、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为依据,通过竞聘方式,充实专家人才队伍,打造人才高地,实现人才价值。注重年轻干部培养,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一线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开展定向选拔,通过定量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选拔到科级岗位锻炼培养。开展技术子序列职位考核与选聘,采取民主测评、述职竞聘、量化评价的方式,实现技术职位的动态管理。拓宽技能人员成长空间,根据岗位需求,鼓励技能人员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计量师等取证考试,鼓励员工通过培养锻炼、学历提升,转到业务主管及技术岗位,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和谐氛围。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员工不同形式的需求,可以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员工敬业奉献,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主要结论如下:
(一)适应新时代对劳动关系工作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应当深刻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劳动关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始终坚持以员工为中心的思想,加强协同配合,满足员工需求,实现体面劳动,在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效率效益上下功夫、用实劲,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持续推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
(二)筑牢企业和谐发展基础。从广大员工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期盼来看,拥有更广阔的平台、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更舒心的生活,是广大员工的共同追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维护保障好员工权益,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把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可以让员工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调整好劳动关系双方以及劳动者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夯实企业和谐稳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2016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生产管理[M].2020版.北京:应急管理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