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孙先玲
[导读]
        宿州市埇桥区水利局  安徽省宿州市  234000
        前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埇桥区已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为更好的做好此项工作,本人对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现场察看等多种方式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形成《埇桥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问题及对策》这篇论文。
        1.埇桥区农村饮水安全居民供水现状
        1.1 概况。埇桥区地处安徽省北部,辖24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325个行政村、43个社区,人口190万,面积2907平方公里。
        1.2 农村供水现状。随着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区逐步通过新建规模水厂和并网单村供水小水厂,使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卫生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集中式供水工程85处,其中,“千吨万人”以上规模水厂48处,“千吨万人”以下集中式供水处37处,设计供水能力10.5887万吨/日,分散式供水工程7430处,工程形式均为自打井取水,水量、水质及供水保障率基本达标,总供水受益人口137.05万人。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9)、《镇(乡)给水工程规划规范》(CJJ/T246-2016),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00L/(人.d)。全区集中供水率99.7%、安装用水户普及率为91%、规模化供水受益人口比例95%,水质达标率100%。
        1.3运营管理。农村生活用水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建立“以水养水”的管理机制,确保工程长效运行并发挥效益。群众用水满意,水费收缴率在70%以上,工程运行良好,供水正常。对已经实施的规模水厂水源地30米半径内划为水源地保护区,在此范围内严禁乱打井超采地下水和设置垃圾,粪便和有毒有害废弃物集中堆放或者转运。2013年以前实施的供水工程所占土地均为村集体所有,产权所属为村集体,运营管理交由村委会派专人管理,2013年以后实施的规模水厂产权所属为政府,运营管理单位通过面向社会招标确定由安徽安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维修养护方面,各供水管理单位以自行筹措为主,埇桥区每年投入一部分专项维修基金给予适当的补助为辅,逐步达到“以水养水”,良性循环。
        1.4 水质检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主要由埇桥区疾控中心负责,主要检测项目为常规检测项目42项,每月检测一次,各水厂日常检测9项并记录在册。消毒设备正常开启,确保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1.5 应急处理。面对突发水质事件以“预防为主”,村供水工程设专人管理,规模水厂水源井均安装实时监控系统,建立取水水源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报告,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应对各种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提高对水源井保护能力。
        1.6  2020年旱情对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影响。面对2020年旱情,埇桥区农业生产遭受影响严重,受灾面积较大,为应对农业旱情与居民日常供水相冲突问题,供水单位实行分时段式供水,最大限度保证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为部分水厂新增打水源井,进行合理化水源调配,切实解决群众用水实际问题,更好的服务于群众。
        2.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目前埇桥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存在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较多,供水工程分散,村供水工程水质、水量保障率低、部分管网漏损破坏严重,日常维修养护不及时,不到位,管网铺设不规范,导致时常供水管网被挖断,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不全面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运行管理不专业、不规范。一是单村供水工程。埇桥区已建单村小型供水工程规模较小,群众外出务工多,家中留守多是老年人,依然沿用自家打井,致使用水量较少,水费收缴困难,运行成本较高,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事实上处于亏损状态。二是部分规模水厂管理不专业、不规范。如时村镇时南水厂,未按要求实行24小时供水模式,而是采取早中晚各供水2小时的分时段供水方式,致使距离水厂较远的曹蒲村、付楼村水压较小,经常无水可用;时南村水质浑浊,含沙量大,未得到及时处理。
        2.2水质安全保障不到位。埇桥区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上均配备了消毒设备,“千吨万人”以上规模水厂均配备了水质化验室,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埇桥区现有单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采取了简单的保护措施只加盖井盖,未修建井房,水源地环境卫生条件不够标准。
        2.3管网损坏严重,部分居民户不通自来水。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工程多,乡村道路工程、污水管网工程等交叉施工,造成部分管网损坏严重。美丽乡镇、土地置换、危房改造等项目相继实施,新增的住房未通自来水,需要管网延伸解决。
        3.应对措施
        3.1出台水价文件,建立收费制度。
        按照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制定农民生活用水定额,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对二、三产业供水实行成本加利润,利润部分补贴生活用水水费收入的不足。
        供水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推行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推行水费民主决策制度,保证水费的合理,高效利用,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折旧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政府、用水户及社会监督检查,承包费,租赁费要专户储存,用于工程的大修,改造。
        坚持公益属性,多方面筹措资金。坚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公益性的属性定位,中央,地方、集体和个人投资相结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农民投资为辅助,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在全社会形成投资办水利的新格局。
        3.2开展技术服务、业务培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良性运行,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必须强化工程的运行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村饮水工程长效运行,下一步,应分体系,分类别开展关键岗位人员专业及行业管理人员培训,同时开展关键岗位培训,并辅以学历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农村饮水工程的长效运行。
        3.3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埇桥区陆续出台了《埇桥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和《埇桥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针对埇桥区运行管理现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加强对水厂运行管理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严格的奖惩、淘汰机制。依据考核细则,对水厂运行管理情况进行打分、排名,对连续落后的水厂运行管理单位清除出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行。

对维修养护不到位导致亏损停运的水厂,纳入该年度维修养护项目改造,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维修。
        3.4 新增项目。针对埇桥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早期管网老化,管网漏损率较大,爆管等现象影响村民用水,群众反映较大,埇桥区通过2020年增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EPC施工项目和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EPC项目,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用水安全问题。
        3.5投入氟改水项目。埇桥区水质不达标主要是氟超标,铁,细菌超标、苦咸水等,早期的项目设计标准低,制水工艺落后,没有配备完善的水质处理设备,消毒设备等,出现部分水质不达标,针对这种情况埇桥区新投入氟改水项目,大型水质化验基地,建立智慧水务平台,实时监控各个水厂动态情况,确保供水安全。
        3.6优化管理方式。埇桥区水利局设立5个农村饮水安全督导组,巡视督查各个水厂,安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设立5个管理组,每组配备2名管理员驻场巡查管理,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规范化管理,及时解决居民饮水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群众供水安全。
        4.强化管理,完善体制机制
        全面落实供水工程的规范化管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制度,供水水质全面达标,实现农村供水工程持续良性运行。
        4.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政府负主要责任,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并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
        根据项目特点,完善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出现问题的地方行政领导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4.2建立供水管理机制
        饮水安全工程应树立以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用水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按照“有利于群众、有利于工程效益发挥”、“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统一的管理体制。
        埇桥区应进一步深化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进专业化的供水公司来负责管理全区农村供水工程,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并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做到:(1)建立健全供水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2)合理确定管理岗位和人员,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完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坚持管理人员培训后持证上岗和定期考评,选用有一定水利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管理人员。(3)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提留水费要专户储存,用于工程的维修养护和更新改造。(4)供水单位主动接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建立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制度,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
        4.3建立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无论以国家投资为主,社会资金投入和群众筹资的供水工程还是以国家投资为辅、集体和受群众投资为主修建的单村供水工程,根据工程情况,确定管理单位和管理方式。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形成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管理运行机制。
        4.4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
        供水单位要参照水利部颁发的《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确定管理人员人数。单位负责人由高层管理委员会、用水合作组织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其他岗位人员要统一考试,按精简高效的原则定岗择优聘用,持证上岗。严格控制人员编制,降低工程管理和运行成本,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采取灵活多样分配办法,把职工收入与岗位责任和工作绩效紧密联系起来。
        4.5建立有效的约束监督制度
        供水单位不仅要接受水利、卫生、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报告制度,还要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质询和评议。供水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6制定科学的工程维修基金使用办法
        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基金主要用于实际用水量达不到设计标准的供水工程的运行费用以及维修和养护费用,用于供水管理单位的人员培训、考核、奖惩和新技术推广等。保障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要制定科学的工程维修基金使用办法,统筹规划,合理调配。
        4.7加强用水管理,实行节约用水
        供水单位要优先保证工程设计范围内居民生活用水需要,在水资源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经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扩大供水范围。
        供水单位要对用水户逐户登记造册,与用水户签订供用水合同,并发放用水户手册,用户改建,扩建或拆迁用水设施,要经供水单位书面用水申请,办理上户手续。
        积极推广和使用节水技术、产品和设备,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在缺水地区,逐步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通过技术,经济等多种措施,节约用水。
        4.8远景目标。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通过新建地表水厂,完成农村饮水工程水源由地下水到地表水的置换,使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100%,水质达标率到100%,实现埇桥区农村供水新格局。
        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皖政办秘【2019】37)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9)
        《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18-201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镇(乡)给水工程规划规范》(CJJ/T246-2016)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农村居民供水安全保障规划》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