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委党校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实现的主要元素是文化自信,基础是物质力量以及精神力量。文化自信可富强国家,使广大群众幸福。文化自信能帮助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凝聚中华民族力量,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获得更多话语权,对不良文化侵袭能有效抵制。文化的高度发展与繁荣能实现中国梦,唯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有文化的高度发展与繁荣,才能将民族力量凝聚到一起,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文化自信;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前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历史,营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其影响力与生命力非常强大。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主要的目的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此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速度明显,在全球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我们都更接近,更有实力与信心实现中国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质上是,中心思想理念、蕴含的传统美德以及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
(二)革命文化
实质上是,党在民族存亡的危机时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领广大群众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推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光荣历史。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昂扬,与时俱进精神。唯有它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快速提升社会主义的文化实力、有效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更好地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意义
(一)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能生生不息,这说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这是中华儿女骄傲的资本,也是今天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条件。文化因交流和吸取变得更加丰富,如果失去文化交流,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来看,其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在于中华文化重传承、能包容。中华文明重传承,故可流其远。中国古人很早就把立言作为三不朽之一,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能包容方可成其大。其主张和而不同,对多样化的文化比较尊重,特别是能够做到与其他文化的和平相处,并积极吸引有用的东西,进而促进自身的强大。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代的儒释道合流-新中国“双百”方针,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全面展示出来。这样就让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在向其他文化进行学习和借鉴的状态。这种包容性能够让中华文化能够得到发展和壮大,进而使中华民族得到繁衍生息,进而也正在迈相新的民族复兴。
(二)中华文化知行合一传统
实践与觉悟统一是中国文化所主张的。中华文化中的知行合一也强调了实践与觉悟要统一起来,在实际中懂得其中的道理,然后再把这些感悟应用到新的实际中,再获得新的感悟。为此,在知与行的统一中对事物的认知越来越宽,内容也更加丰富,这样就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并呈现出勃勃生机。中国文化一直重视知识与行动统一的传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倡导“要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文学”。讨论了知行与行事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知行前的处事状态,并说明了实践对个人修养的关键作用。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对传统文化知行观的比较认同,同时利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对实际与认识方面进行分析。在对知行关系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在知识与行动统一的作用下,各种思想在持续进步,同时提升了个人修养,增加了该思想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有着强大的内在生命力,其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气质、这样就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力量。
(三)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中国文化
只有对文化进行正确理解,才能搞清楚其发展历程,从中发现不足再进行改进与创新。要实现文化自信,实现对文化发展的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对中国文化进行正确对待。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我们要用客观的态度去对待,要看懂文化的独特的作用,还有看出文化的不足之处,这样就能让本民族的文化得到发扬。中国历史经历了很多年代,要客观对待,不能任意解释。我们强调文化的自信,并不是盲目,而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的反映。将中国故事讲好,促进中国文化在全球话语权,从而增加文化自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经济落后,生活贫困,新中国成立后,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显著变化,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有了精神家园。例如,新疆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扎根于中华文明之乡,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 1955年10月29日,由8个民族组成的独山子1219青年钻探队钻了黑油山1号井出油,这是新中国第1个大型油田,即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60多年来,几代石油人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和红色记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迎来,他们建设着自己的家园。从以前的荒漠戈壁形成生态、文明的城市。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文明繁荣的文化领导,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服务,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相关工作人员,创作了诗舞剧《黑油山情翎》(剧本)、电视剧《克拉和玛依》、大型原创舞剧《油城往事》等文学性很强的作品,形成文化品牌。这些文化作品聚集了民心,推动各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种人们坚定了文化自信,团结起来,共同全面迈向小康社会,最终实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该如何坚持
(一)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强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与意志、旗帜息息相关,更与国家政治、安全不可分割。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有效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党风,社会风气和家庭风气的建设进行加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带领全国人民成为文明市民,彰显文明形象;进一步推动文明城市,乡镇,单位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不断加强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建设,营造良善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推动全民牢固树立文明观念,争做文明公民,彰显文明形象;创新载体,积极地通过我们周围的好人的推荐,道德讲座,我们的节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式,判断当前形势,利用形势,并采用更有效,更好的方法来关注 丰富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
(三)强化教育引导,培育文化自信
哲人柏拉图言之“教育非它,乃是心灵的转向”。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人才, 一个人接受的教育应该浸透在人性的光辉中,并最后获得人的美德,智力,身体健康和美丽的启迪,而不是等级,成绩或著名学校。
(四)对书香社会进行建设,铸就文化自信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对人们的心灵起到净化作用,对人情操起到陶冶作用,尤其是对那些饱含中华以往思想的国学经典要时刻阅读。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深厚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为文化自信提供科学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奠定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现如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并且有能力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呈现出来,越是关键的时候,就越需要文化信心的支持。文化上的自信也将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成,邓倩.理论意蕴、内在属性和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多维解读[J].理论导刊,2017(12):40-46.
[2]李长学,王子凤,胡振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何以可能[J].科学社会主义,2016(5):24-29.
[3]肖贵清,张安.关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1):00125-00126.
[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创痛文化[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5).
[5]徐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坚定文化自信[J].智库时代,2019(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