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新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县委党校 安徽 黄山 245500)
摘要:创新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社会治理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探索出一条很好的路径。本文基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意义,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路径及启示思考。
关键词:社会治理新格局;共建共治共享;路径;启示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提出“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提出“加快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制”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在扶贫、教育、就业、收入、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获得感不断增强,社会治理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治理体制深化改革,社会治理方式不断丰富,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治理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规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同时,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并且把社会治理也纳入其中,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具体来看: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包括“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治理在第二个阶段的目标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发展之中,这就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了。
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思考
(一)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要以科学的政治理论引领社会治理方向,坚持不懈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坚持不懈引导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坚强的政治领导厚植社会治理优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社会治理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二)发挥法治保障作用。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快制定完善社会治理现代化急需的法律法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法律法规,创新完善相关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以良法保障善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生产安全、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三)发挥德治教化作用。要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让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在较高道德水平之上。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精髓,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不竭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道德内容纳入各类规则,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加强见义勇为激励表彰,形成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的良好局面。
(四)发挥自治强基作用。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区治理体系。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形式,广泛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基层民主协商活动,画好基层社会共治同心圆。
(五)发挥智治支撑作用。要把智能化建设上升为重要的治理方式——“智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智能化再造。构建“智治”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构建“智治”深度应用体系,推进“智辅科学决策”“智防风险挑战”“智助管理服务”,拓展社会治理场景应用。构建“智治”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工业、能源、金融、电信、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