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文学阅读与写作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期   作者:陆兴义
[导读]
        陆兴义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丰乐中学  558102
        摘要:中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已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阅读与写作水平是人一生必要的技能。本文通过本人在中小学阅读与写作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成果,提出这一研究课题。主要是通过把握标准、引导阅读,积累感悟、定题定材习作、下水作文、改稿交流等分项训练。关注过程、交流思维、精准指导、创造情境、培养个性为突破口,揭示阅读与写作思维素养形成的路径。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素养;把握标准;注重过程;创造情景
        阅读与写作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核心素养”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大多是假,大,空。在一篇作文里很少有自己对生活的见解,也很少有自己的感情。用他们的话说“编作文”。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听、说、读和写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不会写即是教育的一大失误。因此,中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条路径去教学:
         一、精心阅读,勤于写作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现在的学生除去语文课本,很少主动去阅读其他书籍。且阅读的范围比较窄,仅仅是家长买的各类阅读与写作书,名著很少读,各类优秀杂志很少去读。语文教师在平时要引导学生读书的兴趣,课堂上优秀的文章就是一个点,恰当的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授古诗时意境描写的成功之处,可引导学生如何在阅读与写作中进行环境描写。“读书贵有新得,阅读与写作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这种触发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好材料。”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笔优美、含义深远的文章,阅读到好文段、好用词的地方,必须揭示其修辞手法、感官思维与意图,对这些感悟和联想,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吐不快的心理,自然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对阅读与写作产生兴趣。另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好的有利于学生的杂志、电影、电视剧等,引导他们看完后及时写评价,把阅读与写作的内容联系起来,就成了专题创作,同时养成了他们的良好习惯,以后对任何食物有感触,他们就会动手去评论去写作。
        大文豪苏轼曾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那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常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样作文”之类的书,好象有了这类书,依据这类书指导作文,写作教学就好办了。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

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这样,老师临时指导和批改作文既可以少辛苦些,学生又可以多得到些实益。
         二、共同创作,积极投稿
        许多教师爱给学生讲解写作的方法,开篇点题,结尾升华,中间过渡等,结果学生依然是不会写。这种现象叫做思维交通拥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打个比方,学生学到的太多技能汇集在脑海里,像十字街头等待通过的车辆,但是没有交通灯指示,也没有交警疏通,哪一辆车都想通过,可是哪一辆都不能通过,最后还需交通警察来疏通。这位交通警察就是写作辅导老师。我的做法是与学生作同题下水写作,然后及时投稿,当老师的作品发表后,及时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就有一条通堵的路线和奔向远方的激情。
        要想让学生真正去热爱写作,并坚持写作,教师还需帮助学生去投稿,让学生有成就感。马斯洛提出人的最高需要是:尊重的需要。人只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就会更大限度的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也如此,只要他的作品能刊登在报刊上,无形间就会大大激发他的写作欲望和写作热情。教师应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的作用,积极的去为学生开辟出一条道路,让学生尽情的去展示自己,发现自己,进而去欣赏自己。
        其次,学生自由阅读与写作也很重要。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论集》中所言,“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写作其实是情感的倾诉,这是写作的根。我们不能忘了这个根,他是写作的出发点,“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这个问题,我是通过读学生作文,发现问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提出修改建议,让学生疏通各个题材的习作,逐渐走向成熟。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只有自己找到写作的感觉和乐趣,才会去积极的写作。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的出现,必然带来写作教学的新发展与新要求,而写作教学乃至语文教育,不会外在于社会,必然会被社会整体发展的洪流推动前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84.
        [5]陈爽,小学语文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01期
        [6]杨婕,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才智;2019年1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