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观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宋风云
[导读]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建设
        宋风云  
        安徽省合肥市芙蓉小学236000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建设,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之外,对于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认知、如何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如何改革现有的教学理念也做出了全面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劳动观;方法应用
        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劳动教育教学内容来分析,教师虽然能够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应用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劳动教育教学服务,但是从本质上分析,学生在了解劳动的方面、参与劳动的方面和就进行劳动的方面依然存在有严重的认知不足和行为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务必要基于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做劳动观的深度构建和发展,并且要以此作为后续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端正学生劳动习惯的关键教学内容进行应用。基于此,能够让学生在摸索得出劳动技能的同时,更加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实现个人科学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有效建设和发展。
一、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促进学生劳动技能
        教师在借助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劳动观教育的时候,需要秉承着“新时代劳动模范”的思想为学生提供教学素材,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实现学生对劳动观的正确认识和解读。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这一课文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对学生做劳动观的建设和培养。应用“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潮汹涌。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屋……”等相关内容为学生提供教学素材。在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阅读,并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学习,让学生明白,从字面意思上分析,这是一段表述我国传统节日氛围的文字,但是从深层次对其进行探索可以发现,这也是一段表示我国传统节日背景下,人们是如何进行劳动的一段文字。通过该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懂得在不同的传统节日中如何开展相对应的劳动。
二、帮助学生懂得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很多学生认为,劳动就是不断的干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劳动能够体现价值,同时能够创造财富和美好。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基于语文知识开展劳动观教育的时候,要秉承着劳动创造价值的思维对学生做有效的指导和培养,并且要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正确面对劳动,从而让学生建立起一种尊重他人劳动果实、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和好行为。


        例如:教师在对借助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要重点突出劳动的光荣和伟大,要体现劳动的美丽和崇高。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学生能够对劳动产生全新的理解,且能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赵州桥》这一课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重点对学生进行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与劳动技术的教学。基于此,学生能够了解到赵州桥的建设技术之先进,也可以明白赵州桥建设过程之困难。更可以从今天我们看到的赵州桥身上感受到劳动为历史、为社会、为时代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和帮助。亦或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纸的发明》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了解到纸的发明对人类生活和学习的帮助,且能够了解到纸的发明过程,进而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让学生更好的爱护纸张、节约纸张。
三、鼓励学生正确劳动,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借助语文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行为,且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学习和劳动的过程中建立起长期坚持、长期创新、长期发展的思维素养。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且学生的学习素养与劳动价值观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建设。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正确劳动观的建立。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汗水,有老茧和疲惫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对这句话的教学与引导,以及在学生不断参与家庭劳动和学校劳动的实践过程中,才能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己具备有认识劳动的能力,才具备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只有自己具备有劳动的意识,才能为个人的将来发展和成长创造更好的路径。另外,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还可以将之与语文学科内容中的感情培育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按照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劳动”的观念,对学生进行“教育,生活,劳动”三位一体的教学,并结合校内外双向发展的机制,联动学生家庭,实现对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贯彻落实。
        综上所述,为响应国家号召,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能够将劳动观有效的融合到现实教学环境中,且能够基于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开辟全新的学习空间,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先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发展历程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2):12-21.
        [2]黄伟清.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58.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研课题《基于“三生教育”理念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K200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