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留守儿童问题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陈振斌
[导读] 帮助留守儿童在当前困境中健康成长
        陈振斌
        湖南省保靖县复兴九年一贯制学校  湖南保靖  416501
        摘要:帮助留守儿童在当前困境中健康成长,并且获得全面发展,疏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矛盾是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这需要农村初中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有更多关注,重视留守儿童管理相关工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方法策略,帮助留守儿童在成长关键期中有更健全的心理。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育 班主任管理工作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在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全方面成长的关键期,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现象较突出,由于缺乏父母细致的引导和教育,使留守儿童内心出现问题,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班主任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视,积极引导留守儿童调整心理,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
一、农村地区初中教育中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一)留守儿童问题突出且无法避免
尽管现在进入小康社会,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但是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因此,大量农村青壮年去往大城市谋求生计,将孩子留在农村接受教育,因此产生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也为农村地区的教育带来了问题,并且农村儿童在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情况下,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缺失性人格,并且存在部分品行不端问题,影响了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学习缺乏主动性是农村教育中突出问题
        农村教育质量与城市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学困生”。“学困生”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造成的,情况较为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身没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留守儿童在缺乏家长或教师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并不清楚自身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对学习没有较高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农村教育也受到极大影响,需要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积极性,让留守儿童自觉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促进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身心全方面健康发展。
(三)学生进入青春期,心理产生波动变化,带来的影响无法避免
        学生在初中时期,心理年龄较小,但接触外界事物逐渐增多,并且事物的复杂性提高,并且学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极端或逆反心理。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建立信任联系,不能及时沟通,会使学生心理矛盾复杂化。
二、农村留守儿童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管理中思想教育影响的工作路径
(一)重视亲情思想对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亲情教育是学生接受引导和管理的第一步,也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奠基作用,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留守儿童在缺乏家庭情感与亲情关怀的环境中成长,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处理好亲情关系,并且缺乏亲情意识。这需要班主任留意学生实际情况,引导留守儿童在平时生活中完善自身人格。可以举办“给父母的一封信”“父母带给我的感动”“我最爱的人”等主题班会,或书信大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距离,增强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让亲情温暖留守儿童的内心,帮助他们理解父母,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苦,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让学生有一个更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二)在师生之间建立信任联系
        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在日常管理中,如果班主任在发现学生做出违反规定的事情后,会不顾当时的场合对学生进行严厉管教,这可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阴影。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需要班主任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自尊心和学生的权利,在这样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并且班主任尊重学生,学生也能更好地反馈给班主任,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信任的关系,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能有更好的交流沟通。并且在教育学生时,班主任要注意自己语言表达和措辞,避免伤害学生心理,多给予学生帮助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学生在信任和交流沟通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初中生心理尚未成熟,自己分辨事物的能力较弱,对事物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在很多事情上,他们更倾向于模仿别人。班主任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发挥学生的可塑造性,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学习良好品质。需要教师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注重自身行为,做到言传身教,提升自身品德和节操,来感召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自己是怎样爱护家人,尊敬朋友和其他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怎样的,让学生在这样的潜移默化时模仿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学习良好品质,完善自身人格。
三、农村留守儿童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管理中环境影响的工作路径
        (一)重视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结合校园文化,让学生和整个班集体处于文化的熏陶之中,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提高自身素养。因此,在班级中创立文化环境极其重要。例如,设立光荣榜,个人等级评价表,新星评价榜单等,并且在教室里粘贴悬挂具有激励作用的横幅和标语,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或者在教室设立图书角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远比死板的知识文更有教育意义,管理工作者应注重文化氛围对留守儿童影响的重要性,利用当前条件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帮助学生锻炼良好的心态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缺乏亲情和关怀的环境中成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受到挫败。管理工作者需要多开展活动,在活动与实践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并且可以举办心理讲座,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改善不良情绪,并且及时沟通,建设更强大的心理。培养学生更加顽强的意志,面对挫折和困难,能够有勇气迎难而上。
(三)培养留守儿童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农村地区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存在不足之处,并且受到农村地区条件限制,学校对于思想教育重视程度较低,举行的实践活动也较少,学生不能在实践中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这需要班主任重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相应地开展高质量的班集体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和小组辩论赛,舞台剧,接力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品质和自身素养,并且处理好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让留守儿童能够在身心各方面健康成长。
总结
        初中班主任要注重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直面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帮助每一个留守儿童树立更良好的心理,让留守儿童在身体和心理各方面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日雄.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措施探讨[J]. 中外交流, 2019, (05):111-111.
[2]满延军.浅谈农村留守儿童与班级管理工作[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9,(06):69-69.
[3]涂开模.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J]. 新智慧, 2019, (10):33-33.姓名:陈振斌,男,汉族,湖南保靖,研究方向:乡村教育之留守儿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