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广东省吴川市吴阳中学,广东 吴川 524500
摘要: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是重要组成,若想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成效,就要注重小组合作理念的应用与渗透,针对现阶段初中德育班级管理的相关要求,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文章主要针对基于小组合作理念下初中德育班级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理念;初中;德育;班级管理
初中阶段班级德育教育的落实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也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契合的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主体趋势。这一背景下,初中班级德育教育应有条不紊的开展,确定管理方向,然后加强素质引导,使得德育教育目标得以实现,整个过程中,应注重教育手段的更新,有必要将德育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班级德育水平。文章首先针对现阶段初中班级德育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重要性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初中班级德育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是的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不再仅仅依赖教师的强硬管理,而是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给予学生以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提高德育修养。班级德育的落实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也关系着学生能否实现稳步发展,在班级德育的过程中应确保管理成效,而将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将逐步意识到班级德育开展的重要意义,逐渐提高德育发展的意识,为班级德育的有效落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简而言之,班级德育管理的过程中有必要与小组合作活动相结合,借助这一活动形式,使得班级管理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与小组合作活动是结合的策略
(一)优化德育管理理念,融入合作学习思维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使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学工作者意识到小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教育水平的提升,需要将其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并借助灵活的教学手段,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尤为必要,而在此过程中将德育引导与小组合作活动式相结合将大大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要求教师首先更新班级德育的思维,形成创新是管理理念,首先将合作学习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使学生意识到班级德育与小组合作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两者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不断的渗透中,学生将形成新的学习理念,逐步意识到德育素养对于自身日后成长及发展的影响,从而自主投入到小组合作活动中,助力德育教育,促使班级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1]。
(二)创新小组合作活动模式,设定德育引导准则
初中阶段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应借助小组合作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德育修养,逐步达到班级管理的预期目标。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优化小组合作形式,合理安排各组内成员,通过多元化的分配手段,使学生认同分配规则,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选组或按座位分组等方式开展,在组内成员分配完毕后, 为其提供交流的机会,并且选出小组组长,组长负责组织并安排组内成员的任务,并起到监督的作用,如若小组成员的表现优异,那么则要给予言语鼓励,激发成员的参与热情,若遇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组长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与教师或其他小组组长沟通,减少合作中的阻碍,避免使族内成员产生负面情绪。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方式不仅集聚规范性、秩序性,也会确保合作活动高效开展,取得良好的成效[2]。
(三)开展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落实,应借助小组合作活动来实现,在分组、确定规则后,应针对性的设置德育主题,使得活动开展更具方向性。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师所设定的德育主题,给予相应的解决思路,例如,教师设定主题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学生打断教师提问,该行为是否适宜?”针对这一主题各小组成员进行分析与探讨,表达组内成员的整体看法,并给出观点阐述的原因,组内成员合作探究与主动沟通的过程中,将会形成思维碰撞,形成智慧的火花,他们将了解他人的想法,逐步拓宽自身的思维,在进行观点表达的过程中也格外注重情绪的把控以及小组团结的重要性,促进了学生的成长,间接的帮助学生提高了交际能力,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德育修养与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学生在提出建议的过程中,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基于这些与班级管理有关的内容,进行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化[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基于小组合作理念的初衷就是根据管理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做出了相应的探讨,给出的如上建议,希望能为有关的初中班级管理人员带来借鉴,逐步意识到小组合作与德育班级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为增强学生德育修养提供有利的外在条件。
参考文献:
[1]罗君. 初中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中山市K中学为例[D].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6.
[2]张静. 城乡结合部初中班级管理现状调查——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九中学为例[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
[3]林瑞清. 用"小先生制"突破"目标引领"的瓶颈——以"黄土高原"第一课时为例[J].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9,15(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