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凤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长白镇向阳小学校 吉林白山 1344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各个教育过程当中关注的热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还要综合发展学生的情感、思维等综合能力,为小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本文主要探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强化方法;策略分析。
引言: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研究者提出,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妨从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这十大核心词出发。只有落实了这十大核心词,才能够推动数学核心素养的顺利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一名教育实践者,教师更应该思考和关注的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何种教学路径使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在具体的教与学活动当中,让“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一、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数感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数感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出现在学生生活当中的事例,有助于学生将其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物相联系,而当学生将所学知识以日常生活相联系时,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应用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握自身的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数的意义,体验数的作用。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通常会由直观形象思维占据小学生的思想,因此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是建立在直观具体的经验之上的。
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0认识和加减法》这节内容时,有些同学不能够理解5-0=□,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联系生活当中的具体实例来说明为什么5-0=5。这时同学们的思维被充分的激活了,纷纷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交流,有的学生回答道:“家里一共有5个苹果,这一天爸爸妈妈都没有吃苹果,消耗了0个,也就是一个苹果都没有被吃,所以还剩5个,因此5-0=5.” 还有的学生回答道:“妈妈一共给了我5元钱,但是我一分都没有花,还剩5元钱,因此列式5-0=5.” 这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自己的生活当中列举出了很多实例,这些实例也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只需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在考虑数学问题时与日常的生活问题相联系,带领学生回归到生活当中,让学生更好的接触生活现实问题,便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的实用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数感,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探求事物本质,培养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事物的形象性是与观察力密切相关的。因为形象性是小学生接触事物的第一感觉,当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也不例外。小学教师只有提供更多的具体事例,才能够引导学生在思维过程当中积累和丰富一些感性材料,从而帮助学生逐步的形成抽象数学概念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形成观察力的同时,教师不应该只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要透过现象去观察事物本质,也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指导学生懂得从什么角度去看待问题。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内容时,教师手中拿着一个长方体教具向学生们展示,然后引导学生对其仔细观察,结合自身认识谈谈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列举出的物体画在黑板上,再引导学生观察共性,虽然这些物体的形态和大小都不同,但是他们都属于长方体。这时大多数学生都只观看到了长方体的表象,随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长方体的本质特征,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观察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是怎样的?有几个顶点?然后由同学交流总结后报告观察的结果,这时相信有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说出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即“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相对面的面积是相等的;都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也相等;每个长方体都有8个顶点。” 随后,教师可以任意摆放长方体的位置,让学生观察长方体通过放置不同的位置是否还能判断为长方体,这时学生会认识到长方体与面、棱和顶点有关,与放置位置无关。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对长方体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学生也更加容易的接受了教学内容,同时还发展了自身观察事物的能力,完善了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行分层教学,提高运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具有个体差异性,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数学成绩都存在一定不同,如果教师利用统一训练的方法,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很难全面的提升每位同学的学习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划分为学习小组,然后逐层递进的为学生安排科学、恰当的数学运算任务。通过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主动运算的能力和动力,同时还能够通过科学训练提升每位学生的数学运算水平。
比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平均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划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口算除法练习,练习55÷5=(),28÷7=(),49÷7=(),48÷4=()。当全体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完毕之后,再由小组代表说出计算答案,比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计算的快,计算的准确率高。当学生在有效巩固了除法计算的知识之后,教师在引入“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计算解答;“在植树节,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种树,五年级一共有两个班,同学们一共种了52棵树苗,平均每个班种了多少?” 这道题设置两分钟的作答时间限制,要求学生正确列式并计算,看哪组学生做的又快又好。在逐步引导、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小组内得到了有效的交流沟通,同时还掌握了运算的技巧和方法,提升了自身的运算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积极组织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数感,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对生活的实际应用意义,全方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挥核心素养教育的作用,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孟祥楠.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J].教育论坛,2019,(02):23-24.
[2] 缪丽霞.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研究[J].学科教育,2016,(04):54-55.
[3] 李红梅.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18)16:330-332.
[4] 徐晶晶.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5,(14):165-166.
[5] 吴创逸.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J].小学教育,2018,(0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