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5期   作者:伍晓红
[导读] 随着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伍晓红
        广东省普宁市池尾街道山湖小学 广东 普宁 515300
        摘要:随着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采取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状态。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分析他们不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原因,还要分析影响学习主动性的具体因素。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发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能力;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作为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基础教学,在新课改的推进下不断发展。当前为了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终身教育的发展目标。
        一、当前学生自主学习涵盖的主要内容
        (一)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
        自主意识主要是个人通过对自身认知、对外界感受的支配和交互产生的状态。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学生能够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完成自我认知、自主实践、反思、领悟以及总结的发展过程。
        自主学习中最关键的品质就是其自主性。这种学习模式是一种较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化的驱动学生自身的内在能量;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个性、喜好,逐步把握学习机会,逐渐适应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的自主能力逐步提高。
        (二)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以及自身阅历的增长,会逐步脱离最初无法自我克制的学习状态到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以及自主能力。虽然小学阶段学生身心还处于发育状态,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处于自主与不自主之间的分界地带、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共存的融合状态。但是由于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在学习过程中也逐渐会显现出由被动性转为主动性的趋势,因此教师要做出适当的引导,提倡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实践。
        二、小学阶段数学自主学习的发展现况
        教育改革不仅仅是以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是要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缘由,找到具体方式来解决自主性开发慢的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校方面的因素。当前小学教育制度对于教师的评价标准还是以学生的成绩为基准。虽然学校在提倡发展新课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就需要针对学校的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否则就会导致一部分的教师不愿改变课程教学模式[1]。
        其次,就是教师自身的原因。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都是教学的主体以及主要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占据了主要地位,拥有着绝对的教学权威,但是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主体转变为课堂的客体、引导者。
        再次,就是家庭教育的因素影响。家庭教育作为除了校园教育之外最重要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自身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地扛在自己身上,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失掉了一部分的自理能力,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自主性。
        最后,就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一部分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家长,没有形成自立的自主观念。

当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未发育完全,且没有很强的自省能力,因此还是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正向引导为主[2]。
        三、小学阶段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数学课程本身源于生活,但是涵盖的范围和内容是高于生活的。要发展自主学习就需要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提升自主学习的价值,发展终身教育机制。
        (一)要提升家庭教育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中的《观察物体》为例,家长在家期间就可以以积木的形式进行演示,在抽取积木游戏过程中促使学生对物体形状进行多面性的观察,从而分析出三维形状和直观视觉之间的关系,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二)教师和学校需要改变培养的方式
        学校方面要改革评价制度,不再以学生成绩为教师评定的主要标准,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引导,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从而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授和引导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认同学生才是现在课堂教育的主体。而教师主要是作为引导者以及合作者存在,教师要将自己的经验与学识隐藏起来,达到和学生平等的位置。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以平等的身份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探究,实现学生自主地学习[3]。
        (三)要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
        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处在一个自由的氛围中,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以数据处理的学习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分组收集每个学生前一天晚饭购买的食材数量,以此制作每个学生家庭的购买记录,再进行融合之后建立小组数据统计,完成整体统计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全面性统计,逐渐增加数据含量,加强组内每个人的参与感,同时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组建合作小分队。在合作过程中各自取长补短,发挥团结的优势效应。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当中进行平等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且能够发掘自己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之中汲取经验。
        其次,数学本身是一门非常抽象的科目。为了促使学习过程中不会产生枯燥或者无聊的情绪,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操作、思维导图制作、立体图形轻黏土雕塑等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在引导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要以优质而真诚的评价引出学生的不足,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觉醒需要一个过程,不少学生依旧是采取不主动且不自主的学习方式,即便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设置了很多的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很少参与到发言过程中。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应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求知欲为主。
        参考文献:
        [1]范兴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000(049):55-56.
        [2]李志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
        [3]罗振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J].明日,2018,000(019):0342-03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