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5期   作者:吴华善
[导读] 科学是小学生了解客观世界重要学科,为此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
         吴华善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四姑镇中心小学  432827
         摘要:科学是小学生了解客观世界重要学科,为此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助力学生用科学思维、科学角度、科学素养探索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将科学转化为学习成长工具。其中,生活化教学拉近学生与科学距离,将生活作为教学主要场景,赋予知识亲切感与通俗性,使学生明晰科学无处不在道理,在此基础上善于发现、创造、思考,使学生能和谐发展,生活化科学教学意义可见一斑。本文通过探析小学科学课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生活化教学;创新

小学科学课生活化教学价值如下:其一,用学生能理解、感兴趣、有共鸣、较熟悉的情境渗透科学知识,使科学不再抽象难懂,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其二,通过生活化科学教学助力学生增强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拓宽教育渠道,继而达到素质教育及教学改革目的。基于此,为助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不断发展,探析生活化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依托教材找准生活化小学科学课教学支点
         教材是基于新课标以往育人经验整合下的产物,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实效性,属于教学工具之一,为此小学科学课若想展开生活化育人活动需依托教材,找到教学支点,使科学课生活化教学知识性、真实性、生本性兼顾。例如,教师在进行“身边的土壤”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回归生活观察土壤,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如“身边哪些地方有土壤”、“土壤是什么样子的”、“土壤有哪些作用”等,使学生能带着问题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土壤,将观察结果变成问题的答案,意识到土壤属于一种资源,萌生保护土壤意识。教师根据学生问题回答情况可导入课程,带领学生认识土壤,能从人类衣食住行、动物生存、植物生长等角度出发解析土壤重要性,鼓励学生用现实生活观察结论举例证实,用语言阐述土壤重要性,将生活观察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思维,继而依托教材有效展开小学科学课生活化教学活动,使科学知识讲解效果更优,助力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同时增强思考、观察、语言表达等能力[1]。


二、根据学生兴趣展开生活化小学科学课教学活动
         学生兴趣喜好是驱动生活化科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只有学生能在生活化教学中全情投入,才能落实小学科学课育人目标,为此教师需对学生个性喜好、生活背景、学习能力、成长规律等方面有所了解,旨在根据学生兴趣展开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在进行“我们需要食物”教学时可指引学生搜集食物包装袋,分析包装袋上的信息,明晰食物营养成分与个体成长的关系,而后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为某类人群设计营养食谱,如减肥人群、糖尿病人群、健身增肌人群等,助力学生树立科学饮食意识,能改掉挑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设计食谱过程中了解更多果蔬,如花椰菜、紫甘蓝等,并能用科学思维对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予以分析,将生活、科学以学生的兴趣为纽带关联起来,使科学课教学中学生更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根据兴趣喜好探索现实生活并规设健康食谱基础上教师要参与其中,做好教评工作,对学生食谱设计科学性进行点评,指引学生反思,善用生活经验,进入生活场景,积极提出问题,加强师生互动,继而以评促学,落实小学科学课生活化育人目标。
三、创新小学科学课生活化教学实践模式
         创新是拓宽小学科学课生活化教学实践渠道的必由之路,亦是教师挖掘科学课生活化教学潜力的有力举措,为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探索生活化教学更多可能性。例如,教师在进行“食物的消化”教学时可采用“生活化+互联网”育人模式,规设生活情境,如牛与人同时吃下玉米后的消化情况,在明晰生活情境后播放相关科普性视频片段,使学生能跟随视频解说与玉米一起在牛及人类消化系统中“旅行”,掌握相关科学知识。与教师直接讲解食物消化有关科学知识相比,用视频再现生活情境使科学知识更具趣味性、直观性、生动性,以视频为载体介绍科学知识,能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运用网络搜集与蛇、蚯蚓、虾等动物相关的食物消化过程,将生活中的动物视为分析对象,利用网络整合科学知识,并能用流畅、精炼、准确的语言阐述某种动物食物消化过程,期间培育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综合素养。为使学生生活化科学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教师还可启动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科学课上的表现、综合素养等因素划分小组,保障各组能在日常生活中互帮互助完成观察、思考、探讨、总结归纳等学习任务,使生活与学生科学知识学习实践关系更为紧密,提高生活化科学课教学质量[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生活化教学不仅能达成育人目标,还能助推学生和谐发展,为此教师要依托教材、兴趣驱动、创新教法,使生活化科学课教学知识性、趣味性、实效性兼顾,在指引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继而在生活化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增强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宝龙.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 亚太教育,2020(6):104.
[2] 贺超. 小学科学创设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策略研究[J]. 卷宗,2016(10):4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