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霞
山东协和学院 工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摘要: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高校应当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特色,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实现创新创业与专业结合、与课程体系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课程体系
一、大学开展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以来,大学生群体是备受关注的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激励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也日渐活跃,高校应当在专业课教育基础上,用交互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向“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从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的影响过程来看:第一,在校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程度越高,创业意愿越强,越倾向于选择在未来进行创业;第二,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程度越高,创业决策能力就越强,对选择进行创业就更具有信心;第三,高校的创业课程教育活动对学生主观规范水平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第四,大学生社团活动经历是影响创业意愿形成、创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来说,社会活动经历对创业意愿的形成、大学生的目标确定、能力评价、信息获取、规划制定和问题解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第五,性别因素会影响大学生创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目标确定、能力评价和信息获取三维度,为帮扶大学生创业,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相关创业培训补贴、免费创业咨询及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出台,还有税收及管理费收取等优惠。积极响应创业号召,各大高校的创业大赛也是如火如荼的举行,社会舆论及媒体也给予非常多的支持。总体环境来说,如今的政策都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因此,在大学期间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二、双创背景下建设法规课程体系的重构
对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时可以依托所学的专业,即创业方向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相契合,例如: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都蕴藏着丰富的创业机会。通信或医药专业的学生,医疗养生项目可以作为创业的选择,这些是我国政府重点发展又是全球关注的领域;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可用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进行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可以事半功倍。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一是要往专业上面思考,二是要把课程体系作为载体,把创新创业思想融入专业,融入课程,融入课堂。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如何实现课程体系的重构,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
建设法规课程在土建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很重要。它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无论是业主、承包商,还是从事咨询监理工作的工程师,知法懂法守法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初步形成法律法规意识和守法意识,基本掌握法规管理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如何利用法规保护自己的权益,成为既懂技术,又懂法规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建设法规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重构,形成了双创背景下的建设法规体系,具体情况见表一:双创背景下建设法规课程体系的构成。
.png)
4 课程结构 以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为主线,将建设法规的章节内容进行了整合,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适应学校的办学的特点,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分析,引入工程创业项目分析
5 课程活动方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表一:双创背景下建设法规课程体系的构成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的开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校培养任务的重要内容。创业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首创性;二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经验,掌握这些知识经验的应用方法和手段,这不仅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创新创业思维能力。
创业潜能的开发,既离不开好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学校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首先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当前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绝大部分是集中性思维,而很少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强调创业的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应高度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自觉地进行创业活动和自身创业能力的开发。并且还要具备相应的变通能力,变通是指思考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符合青年大学生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的特点;第二,通过开展创新思想大讨论,举办创新成果交流会和表彰会等形式,大力表彰和宣扬创新典型,将大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营造出一种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培养竞争心态。在创新竞赛中,健康的心态非常重要,离开了它,人的创新精神就会扭曲变形,甚至变质。大学生要明确竞争的目的和意义,正确地对待和参与竞争,不可将正当竞争蜕变为追名逐利,更不能挖空心思地相互排挤、倾轧,形成不健康的恶劣风气。第四,要创造竞争环境。公平、公开、公正是任何竞赛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广大参与者的普遍期望,要增加竞赛的透明度,将竞赛规则、参与人员、评比人员、评比结果以至于整个过程都公示于众,接受全体大学生的监督。
四、结束语 ? ? ?
创新创新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创新是需要不断培养,创新的想法出于想象,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法宝。作为创业者要保持先人一步的创新思维,创新发展模式,把握大势,出新招、出绝招,推进观念、体制、技术、管理、文化创新,以创新的思路策划项目的发展战略,以创新的举措化解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应当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体系,把双创思维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形成,本文一建设法规课程为例,把创新创业精神融入了进去。此外,高校还应当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潜力的开发,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可以在课程内容中增设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 张中楷,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2020
[2] 蒋君,张志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策略研究,高教学刊[J].2021
[3] 贾东风,面向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知识架构与育人功能评价机制研究,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J].2021
[4] 段炼,“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科技与创新[J].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