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习惯养成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田红丽
[导读] 在小学学习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是受益终生的。
        田红丽
        山西省侯马市新田乡北西庄学校   043000
        摘要:在小学学习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是受益终生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高中阶段,都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课程,特别是在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分数在逐步提高。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意识到给学生传授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是,教师总是急功近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只顾给学生传授一些帮助他们考试的方法,是为了考试教学,忽视了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虽然短时间内学生的学习可以得到提高,但是长久下去,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学重心向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倾斜,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关键词:学习习惯养成;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引言
        小学班级区别于幼儿园班级的散漫随意、中学班级的纪律严明,在班级管理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天性幼稚、顽皮贪玩以及不爱学习等方面。在此阶段,班主任老师如何发挥一个班级的领头人物的作用,进行有效班级管理的同时,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班主任可以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作为改善班级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并通过实现班级良好教育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文学性是指在语文教育学习中以文学化的字词、语句对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进行集中合理化抒发的方式时所具备的特性。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小学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接触到不同程度的文学作品,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文学性的语文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小学生在理解学习相关文化作品时的领悟力和思考力的有效提升。但在带领小学生接触与学习文学作品时,老师应该注意:对于文学作品中富有个人强烈感情色彩、带有一定歧视性偏见意向以及涉及一些负面影响方面的桥段或文字时,要以纯文学作品鉴赏的角度对小学生加以引导,不可对学生进行鼓动或煽动性的暗示,以免对小学生尚未发育完全的心智和思想造成不好的影响。
2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方法分析
2.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认真听讲的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多的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首要条件,所以教师要从学生主体出发,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听讲和课前预习等习惯。这样一来,学生会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因此,教师的引导、督促十分重要。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代表着权威,这种权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支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教师百分之百信任,没有任何质疑。而这种质疑的勇气需要教师赋予,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勇气,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久而久之,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面对疑惑,他们也会努力思考、大胆质疑。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长久以来,作业往往带有很强的强制性和命令意味。

即使学生完成了作业,也往往是被动的。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改变作业布置的命令性、强制性方式,把作业设计成自选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性完成作业,并给予及时完成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以此来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
2.2持之以恒,巩固训练养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非学生心血来潮的尝试,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引导学生巩固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才能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提升学生的基础素质。以《小书包》一文教学为例,文章通过实例让学生们了解到日常的学习用品,了解它们的实际用途,学会自己使用。教师应当以课堂教学为启发,如上课前要将自己的座位摆整齐,桌面学习用品准备好,语文课堂之前要先准备课本教材,如需要田字格本等物品时候需要提前准备。课堂预习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学习技巧。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重点,这就需要学生要概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其次,学生自己应该先划分课堂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认清字形,并能够运用这些汉字组成词语。最后,学生可以反复阅读,以实现低年龄段的孩子们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除此之外,学生还应积极主动地预习课文,针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记录勾画。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会更加认真听讲,对于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主动预习的学习习惯,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来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通过教师的纠正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保持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帮助。
2.3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在他人说话时要集中精力,一边倾听一边思考,了解他人讲话的主要信息,抓住重点,并且需要做到转述。在生活中,倾听是一种美德,也是对人的尊重。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做好表率,在学生发言或者提出质疑或者在与学生进行交谈时,要做到认真倾听,不管学生是否可以流利回答问题,回答的内容是否清晰,教师都应该耐心倾听。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时,教师要明确提出要求,并根据要求指导学生,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倾听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倾听的好处。运用鼓励肯定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可以做好倾听。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并且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
2.4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培养语文文字表达习惯
        小学生的思想具有自由跳脱的特点,不能将他们的表达仅仅局限在课文的阅读、背诵之上。新时代的语文老师,应该以学生的视角出发,在课堂之外多组织文化活动,在大自然的背景衬托之下来激发同学们对于自我表达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如在春天组织春游踏青活动,了解历代文人骚客在春天时节对于景象描绘时的心理活动背景,以景抒情、借景抒情等;在秋天组织班级登高望远活动,登高处而一览众山小的景象会在视觉、听觉以及感受上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观感,以此激发小学生在表达方式上的拓展。而在表达的时候,老师也要注意给小学生予以适当的反馈,鼓励他们的同时,注意表达规范性的使用。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其日后终身学习以及步入社会工作的基础,教师和家长都必须引起十足的重视。教师应当努力寻找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另外,教师还需要联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赵惠娉.谈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J].才智,2020(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