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沈艺平
[导读] 在课程变革之后,对于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沈艺平
        漳州市北斗中心小学
        摘要:在课程变革之后,对于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最终的成绩已经不是关注的重点,其在过程中的参与更加重要。预习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但是还是有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预习环节的重要性,使得预习活动的效果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本篇将针对小学时期怎样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的预习效果开展探索。
        关键词:小学时期;语文课程;预习环节;
         前言:预习环节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预习的效果严重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成果。在预习的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小学时期语文的课堂活动中,预习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活性思维,对学生语文各个模块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老师必须重视预习模块的教学安排,使得学生在预习模块能力都能够得以提升。
         一、课前引导,引发学生预习热情
        小学时期的预习活动效果一直以来都处于平缓状态,没有什么特别高的效果,这都是由于学生在预习活动中积极性不高。想要开展有效果的预习活动,首先老师得先引起学生对预习内容的热情,对于小学高阶段年级的教学来说,难易程度不断增加,引领学不断深入。在预习活动的安排中,老师需要先开发学生对于预习活动的兴趣。例如,老师可以使用故事疑问的方式开展预习导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理的时候,才能够自愿的参加预习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是预习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
        比如,在部编版本的六年级里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内容的预习安排时,老师可以在上一节课程结束之后为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故事,让学生回忆之前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中,可以设计一个小问题:作为伯父鲁迅先生还是一如既往的严厉嘛?这位伯父是什么样的人呢?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继而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热情。然后,老师可以导入本课内容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帮助学生了解这位“伯父”的人物形象。通过这种引导的课堂,让学生在预习之前产生疑问感,引发学生预习的欲望,让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心理,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预习的活动之中。
         二、强化预习方法教学
        想要提高语文课的预习效果,老师需要将预习的方法传输给学生,学生掌握预习活动的学习方法,才能够独立的完成预习任务。比如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汉字或词语,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以提问的方式向老师求解。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向学生抛出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思考。还要让学生遇到不理解的段落语句要进行标记,以便于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认真记录听讲。老师在预习活动中要多给学生引导,让学生能够形成预习的思路。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本小学六年级《灯光》这一课内容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独立的预习,把课文内容熟读,将文章中不理解的词句时应该让其通过查询字典或者资料的方法解决,未能解决的部分用笔勾画。让学生把课文中用到的比较优美的语句进行摘抄积累。还可以让学生尝试总结本节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长时间的锻炼能够让学生找到预习的思路和方法,形成自己的预习思想与途径。进而让学生在预习的活动中找到方向和重点,提升小学时期语文课程的预习效果。


         三、合理安排预习任务
        在预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为学生制定预习任务,让学生找到预习的目标。但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之间有着大大小小的差距,老师在预习任务的安排中要因人而异,将学生划分不同的等级层次。比如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课文读通顺,解决不认识的字词,了解课文故事的主要内容与情感;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老师就可以安排其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合理的将内容分段,归纳出课文的大概主旨含义;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老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本节的课外内容。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本的五年级的《红楼春趣》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将预习任务分为三类,第一类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其内容是课文熟读、了解故事大概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第二类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其内容是:将课文含内容结构划分段落,为每个一部分加入一个小标题;第三类就是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通过其他材料阅读《红楼梦》中的任意一节的故事,将故事的大概内容总结归纳,找出故事中任务的形象以及特点。通过这种化分层次的任务布置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成就和提升。增加学生预习的效果,使预习活动在小学的语文中展现出独特的亮点。
         四、注重预习成果检验
        现阶段学生在预习活动的开展中很多老师都存在发布任务之后就任其发挥的情况,这也使得预习环节的开展一直没有什么效果。老师不重视检验过程,学生就会随之放松自己对预习的自觉性。产生老师不会检查,做不做都无所谓的心理。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加强检查过程,让学生重视起预习环节,促使着学生自觉的完成预习任务。老师检验的客观动力能够促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其中,而且能够帮助老师深入的了解学生的预习学习状况。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本的五年级的《珍珠鸟》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为每个学生发布一张课程导学填空题,把本小节学习的任务通过导学图展示出来,给出学生作答的区域,让学生按照导学图的形式进行预习,完成其任务。在课程开始前老师应该将学生作答的结果收纳起来,仔细评判查看,找出学生的薄弱之处,在正式教学的时候着重讲解。老师进行预习检验能够加强学生预习的自觉性,而且能够让老师准确的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教学的时候找到着重的教学点。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开展高效率的预习环节,老师就必须让学生对预习环节产生热情,帮助学生学会预习的技巧与方法,通过预习环节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都能够通过预习有所收获,进而完成有效预习环节的任务,保障语文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预习环节中。
        参考文献:
        [1]杨顺荣.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艺术,2021(02):23-24.
        [2]冶春花.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对策分析[J].青海教育,2021(Z1):57.
        [3]乔宏伟.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指导[J].新课程,2021(01):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