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朝鲁
[导读]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构建并运用数学模型
        朝鲁
        扎鲁特旗蒙古族第一中学  内蒙古  通辽  029100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构建并运用数学模型,优化学生的建模素养和建模能力,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丰富教学结构、简化数学知识难度等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数学模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微观、抽象的数学知识,注重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有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数学思维的发散和拓宽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强化和形成。基于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能力落实到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模型构建原则以及数学模型特点,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模型来解题和思考,从而使得学生强化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从而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数学;数学模型
        一、高中数学课堂建模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建模意识及能力薄弱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中学数学教师主观把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而采取题海战术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扎实数学基础,推动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因此,很多高中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主观地沿用传统题海战术来开展数学教学。与此同时,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总结和科研研讨会议也围绕着学生的考试试题和考试成绩开展,没有意识到构建数学模型以及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重要意义,导致教师的数学建模意识过于薄弱,这样下去,会抑制数学学科的实际效能,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也难以充分突显出数学育人的职能。
        (二)学生的建模能力低
        数学学科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这也使得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会受到高考、升学的冲击,难以发挥出数学育人的实际效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首要期望就是提升数学考试成绩,这会导致数学教学理念呈现“结果论”倾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主要关注的就是学生对于相应题型的掌握情况,对于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情况,而没有关注学生学习数学建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解决问题方式,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过于僵化。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学习模式也过于呆板,难以提升自身的建模能力,影响了自身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模型的构建措施
        (一)树立模型概念,重视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
        概念是指在人脑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要想使人脑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务必要将其融入于人脑中已有事物,使其具体化。数学模型大多数是以理想性原则为导向来构建的。带入本文研究来看,为了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概念模型,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数学概念的主体因素,忽视那些对当下解题和学习无关的数学概念因素,让学生以理想化模型为导向,来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二)尊重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在数学课堂中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需要负责规划课堂教学进度,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科学布置学生学习任务等,而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科学合理地把控课堂节奏,帮助学生融入于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到探索问题中找到问题的主干,拓宽学生的问题思维,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以此来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助力学生数学模型的进一步构建和形成。
        (三)与时俱进,信息辅助
        据科学调查分析得知,人的脑细胞在外界事物刺激之后,其自身的思维会得到进一步发散和拓宽。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构建数学模型,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单靠传统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不断刺激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不断地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拓宽数学思维,从而推动学生数学建模效率的提升。课堂因活力而高效,信息技术融入于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为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注入旺盛的生命力,使得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信息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化的学习环境,使得原本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深化学生学习记忆、拓宽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这也为构建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模式、推进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形成提供有效帮助。
        (四)循序渐进,鼓励帮助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科目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的外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构建数学模型,强化学生的建模意识和建模素养,需要教师制订一个长期性、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计划。首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数学问题引入机制,即让学生能够由点到面地强化知识理解,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动力,使得学生能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些复杂的建模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后上网查阅资料,用计算机模拟来探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带领学生一起去验证,积极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数学建模问题,带领学生一起去验证他们的模型构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模型的构建,能够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和拓宽、数学知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供有效帮助。在新课程标准理念逐步推进的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将构建数学模型提上了日程,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也清晰地认识到构建数学模型、提升学生建模素养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勇.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数学模型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17.
        [2]孙冉.浅谈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J].高考,2020(17):150.
        [3]隋传胜.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数学模型的构建价值及路径[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