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小学低段数学画图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童吉丽
[导读] 去年9月,本校对三年级学生针对一二年级的知识点进行了一次质量监测
        童吉丽
        浙江省温岭市百丈小学,浙江 温岭 317599
去年9月,本校对三年级学生针对一二年级的知识点进行了一次质量监测,从中笔者发现学生利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欠缺。如何有效地在日常教学中对低段学生画图策略进行指导,是教师低段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鉴于此,笔者在画图策略教学上分别从画图意识培养,画图策略形成、画图策略巩固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抓准契机,润画图之根
在小学阶段,低段学生容易被一些简单、生动、形象的事物所吸引,从而易接受并理解它们;但对一些数学词汇,他们在读题意和语言表述上均有困难。此时教师若抓准契机,让学生借助图形、符号,动手画一画,无形中既可培养学生简单的画图意识,又能让其体会画图的价值,使画图意识慢慢地在脑中生根,发芽。
1.理解概念,体会画图。
在低段教学中,概念和词语的教学常常需要结合图形让学生去理解体会。通过画图就可以让学生在直观图形中建立概念表象,形成正确的理解。学生的画图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
2.读懂题意,运用画图。
低段数学中,大多数的题目都是文字和图片信息结合,这就导致学生在读题时更关注情境图,若出现文字和图片不相符时,有些学生读题不够全面,没有完整的看完题就已经根据看到的信息草率地列出了算式。因此,这一阶段画图的渗透可以是用不同的符号简单地圈一圈、标一标,分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也就是要让学生找到每个数的位置,然后根据这些量之间的关系顺利解题。
在指导学生画图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已知和未知的信息,只有将这些信息都搞清楚了,才能运用画图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3.阐述观点,借助画图。
课堂上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是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但由于低段学生的知识和语言组织能力有限,往往脑子里想的方法是对的,但却常常说不出来!此时让学生先通过画图来描述,等画好图之后,再根据图形来进行表述,这样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
        二、形成策略,开画图之花   
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没有图形就没有思考。”在低段的解决问题中,有时情境图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此时需要仔细读题,认真思考,找出题中的重要信息,把题中“隐形”信息具体化,删除非本质信息,使学生读懂,读请题目信息,帮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和思维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下面以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为例加以说明: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里放几只?15只蚕宝宝,每个盒子里放5只,需要几个盒子?”
1.熟读题目,理清信息。
指导学生认真读题,明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感知数量关系。已知信息是均有15只蚕宝宝,两个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平均分配方案:一种是已知“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另一个是“已知每个纸盒放5只,求要用几个纸盒”。
2.尝试画图,掌控题意。
在明确条件与问题之后,以第一种分配方案为主,引导学生把每一句信息用图来表示,并且“一句一画图”——即读一句,在图上标一标,把画图的步骤具体细化,并将所知的信息都标注在图形上。根据前面平均分知识的学习和除法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图,教师可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比如“15只蚕宝宝”可以用大括号“               ”,上方标上15只来表示,  “3个纸盒”我们可以先用3个
或者3条      ,    里或线段上可以标上数字或“?”,“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可以用       来表示,学生经过足够时间的尝试,合理的画法大致图形有以下几种:
①                ②              ③                ④


                                   
学生还有其他多种运用符号的画法,只要言之有理,均进行鼓励,运用多种图形表征的形式,可以更直观地感知数量关系,掌控题意。但是在画图细节上,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监控:线段的长短与数量的关系是否准确?什么时候线段画成实线?什么时候线段画成虚线?……诸如此类的问题均需多强调,以便让图中的信息更准确。
3.分析研究,读懂画法。
学生画好了图,教师就要用好图。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自己的动作或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这些“隐藏知识”,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借助图更能分析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等学生将所画的图分析完后,可以对所有的画法进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积累更多的画图经验,便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图风格。
4.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分析清楚以上这些关系后,数与形均在脑中已有所体现。教师可以根据画出的图让学生明确:图中每个数字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用除法列?学生结合图形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把15平均分成3分,求每一份是几?明确了这一点,结合已有知识,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
5.回顾反思,感受价值。
解决问题之后,要及时让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中是怎么进行画图的来分析问题的,在检验时组织学生再次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巩固画图,加深对平均分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解决了第一种分配方案的问题后,教师可以再次回顾刚才的画图过程,放手让学生按照刚才的每一个步骤,再次对第二种分配方案进行画图,让学生在回顾思考再次巩固画图的方法,体会画图的便捷和必要性,再次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时的过程和价值。
通过以上具体问题中对画图的动态指导,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形成相应的画图基本模型:仔细读题——思图控题——依图解题——画图验题。
        三、拓展空间,结画图之果
画图策略的培养,除了可以在平时教学的渗透和课堂的引导中体现,还可以拓展一定的展示空间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感受画图技巧和价值之余,有一个展示个性化画图策略的平台,让学生看得到自己的画图成果被肯定,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乐趣。基于这一目的,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运用画图在以下方面平台进行展示,结出画图的丰硕之果。
    1.课堂展示,技巧回顾。
画图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对解题进行更为深入的反思和回顾,它是一个进一步深化、整理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探索中回顾,有条理地运用画图策略,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画图并进行展示。
通过画图策略模型的应用,学生有步骤,有条理地画图,这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平台的同时,也充分回顾了画图的技巧,感受到画图带来的便捷和优势,用此类方法在课堂上展示是最直接有效的,可控性也非常强。
2.微课展示,能力提升。
除了在课堂上提供直接的平台空间,让学生进行展示外,笔者还结合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外展示。通过这一平台,既巩固了学生自身的画图技巧,提升了画图能力,也让同学们回顾了画图的步骤并参与思考,在寻找“最优”和“更优”的过程中结出丰硕的成果,这就是画图的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啊!
3.整理展示,知识飞跃。
当学生学习完一个单元或者几个相关单元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画图来整理已学知识,学生一开始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该如何下笔,教师可以多展示一些优秀的整理作品,先仿着做,等学生积累了相关经验后,自已也能创造性地画出精彩好图了。
相对于罗列知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更简洁、直观,在学生设计这个图的过程中,之前所学过得所有知识点都需要重新整理,并在整理和设计过程中得到升华。将这样的图在教室布置中专门开辟一块数学专题,可以极大地鼓励画图的积极性,学生的画图能力也能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总之,在小学阶段,画图是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在低段时若能将该策略实现意识的渗透,让学生主动画图、习惯画图,相信在遇到更复杂,更抽象的数学问题时,他们也能够更理性地挖掘和使用已知信息,顺利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也能体会到拾阶而上的学习乐趣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