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实践误区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5期   作者:廖书跃 石涛 吴漾
[导读]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是把握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端口
        廖书跃  石涛  吴漾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市  610213
        【摘要】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是把握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端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实现高等教育的提质增效,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为什么评、怎么评、谁来评”一直以来是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问题,如何跳出“五唯”的怪圈,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推动课堂教学质量取得实质性进展,走出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导向,推动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转变,为科研强国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还需要从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上提出健康合理的导向。本文着重探究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实践误区,以期为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学评价;实践误区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教育领域的评价导向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任务,同时也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确立了总基调。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聚焦评估重点难点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体系,保障“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切实解决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而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关切与焦点问题,是促进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与实践尺度,也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此次印发的《方案》表明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是要在传统的“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教”三种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的发挥其效能,是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的重要路径。
        一、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导向误区
        课堂教学评价是运用科学的、可行的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教师是院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的积极性、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既是教师自身进行教学反思的途径,也是学校掌握教学质量的参考,同时还为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但是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来看,课堂教学评价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它应该起到的作用,与提高教学质量相向而行,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导向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以管理为目的”的导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成为判断教师教学能力的好坏,作为教师绩效的重要现实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沦为管理教师的手段。以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直接导致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中,投入到教学的精力越来越少。二是高校课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导向根深蒂固。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使得评价内容的窄化,偏离了评价的初衷,过分强调教学范式下的课堂教学,一味的追求教学过程中的流畅性,把关注点放在教学进度、表面效果,没有真正关注到学生的获得感。三是高效课堂评价没有将“培养人”作为根本价值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并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最终都是要落实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的要求上来,彻底解决“教学”“育人”“科研”剥离的问题。
        二、教师自评没有发挥根本性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人,对教学活动的感受最完全,对教学活动有着最真实的发言权,他对教学活动有着引导性的作用。教师自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改进教学效果上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推动力,可以说教师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进行自我提高以及自我激励的过程。传统的评价模式没有重视教师自评这个环节,管理人员在教师的课堂上去听课评课,属于控制性评价模式,这个模式对于教师的生理反映以及心理反映都没有进行重视,只是对教师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孤立的研究。这种评价模式对于管理人员以及教师而言,都不具有科学性。其原因是,通过课堂听课对教师进行评价,是一件既费时间又费体力的活动,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让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同时还可能会由于个人原因,造成评价的客观性以及真实性受到影响。但教师作为“局中人”,往往易受个人的认知水平、经验、同行竞争等因素影响,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往往不够全面和客观;教师本身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角色,评价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容易使评价结果不公正。
         三、学生评价未发挥主体性作用
         学生评价是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新模式中的核心部分,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对教师的评价制约作用得以充分地体现。在教师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最为直接的接受者,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学成果的受益者、教学成效的感受者,与教师接触最多,感性认识教学丰富,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策略、方法、效果感受最客观、全面,所以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师生课堂上的关系,以及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现进行体会。高校学生心智发展已趋向成熟,基本具有独立正确的判断能力,不存在担心学生不能正确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而且学生评教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及时动态准确掌握教学信息。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还可以使学习环境的描述更为客观,适合在网上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没有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难免认识不足,把握标准不准,评价难免具有随意性;教学评价往往对教师分等鉴定,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往往不能客观评价教师的真实教学,教师也因害怕评价中处于不利处境而纵容或者降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导致降低教学质量,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学生关注自身利益易受主观认知水平的影响,对不少评价内容缺乏专业化的评价视角和理性的评价思维,进而难于做出正确的评判;学生是发展中的年轻人,缺乏专门的教育理论训练,看问题容易直观、片面和偏激。
         四、同行评价未发挥参照性作用
         如果在大多数人看来,学生评价的水准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从专业化程度上来看,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那么再加上同行评议的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这种顾忌进行消除。一般学识渊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熟悉教学生态,具有全面了解授课教师和课堂教学情况的优势。另外,同行评议除了可以让教师在教学方面有所提高,还可以让评价者在对其他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省,通过评价其他教师,还可以对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和吸收,将这些优点在自己的课堂中加以利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问题也一样存在,比如评价结果容易受教师之间的亲属关系、竞争关系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容易造成教师之间人际冲突、经验冲突和竞争冲突。而且信息来源相对少,次数有限,势必影响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全面;学科课程种类多而复杂,而且专业化程度高,专家、督导很难对教学内容是否反映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变化、教学形式是否合理等内容进行客观公正评价。
廖书跃 1390819637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华阳警校路一段489号(3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