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经典浸润幼儿心田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5期   作者: 张佳然
[导读] 国学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理信”的道德伦理观
        张佳然
        安徽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望湖分园   1017131903@qq.com
国学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理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某些理论不谋而合,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幼儿进行国学经典教育,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意义重大。
(一) 创新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感受国学之美
         幼儿园的课程结合五大领域来开展,如何将晦涩的经典融入幼儿课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性格特征,让幼儿愿意学、喜欢学、听得进、听得懂进而指导幼儿的行为呢?
(1)抓住教育契机
        有一天,在课间餐吃梨子时,一名幼儿说:“我知道有一个关于梨的故事《孔融让梨》”,其他幼儿表示非常好奇。我适时抓住教育契机,请幼儿分享故事,接着幼儿们就孔融为什么要让大梨子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孩子们说出了“他也想吃,不过他不好意思”、“他觉得别人更饿,更加需要”、“因为他有美德”等话语。在接下来的“娃娃家”活动中,大家都当起了小孔融,幼儿抢玩具的现象少了,礼貌用语变多了。接下来的每天幼儿都带来了一个美德故事来分享,班级沉浸在懂礼、谦让的氛围中,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2)贴近幼儿生活
5000年的文化积淀流传下来的国学经典浩如烟渺,如何选取与幼儿已有经验相联系的这“沧海一粟”?我们选择了“分类串联法”。
按季节分:春季,我们沉浸在《春晓》、《咏柳》、《春夜喜雨》描绘的美景中;夏季,我们感受着《小池》、《池上早夏》、《所见》带来的怡然自得;秋季,我们领略到《山居秋暝》、《山行》、《枫桥夜泊》塑造的宁静恬淡;冬季,我们体会着《江雪》、《村雪夜坐》、《对雪》刻画的萧索孤寂。
按节日分:母亲节吟诵《游子吟》、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培养幼儿感恩之心;端午节听屈原的故事、包粽子,了解端午的起源、习俗,感受屈原的爱国之情;中秋节欣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体会与家人在一起的欢乐;重阳节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解重阳节插艾叶的缘由。
按经历分:幼儿吃到了某种水果,看见了某种花朵,遇见了某种昆虫,我们就在国学经典中寻找相关内容,探索古人的所见所想。
这样,国学经典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再是遥远而空洞的语句,而是现实且正在经历的生活,便于幼儿领会国学内涵。
(3)幼儿兴趣主导
   兴趣作为一种内部动机,就像是燃油,能够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引发、定向、维持、调节作用。[1]在古诗欣赏活动《无题》中,我提出问题:怎样让这首诗歌“活”起来?经过幼儿讨论,教师总结后,生成了一周的课程:音乐活动——《无题》,在网上找找这首诗歌的音乐,大家一起唱、跳、演奏;科学活动——《蚕宝宝》,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健康活动——《送蚕宝宝回家》,幼儿两两合作,边背诵诗歌边用身体运送蚕宝宝到指定地方;社会活动——《我能为你做什么?》,幼儿集体讨论,可以为家人与朋友做些什么。幼儿兴趣得以激发,自主讨论、自主选材,充分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思维、认知、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全面体验浸润,一日活动中领悟国学之美
(1)区域活动中巩固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方式,幼儿对区域中各类资源进行自主选择、探索、发现,与同伴进行合作、生活和游戏,从而发展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交往能力。

在学习《西游记》时,我们在益智区投放了师徒四人形态各异的图片,幼儿自发创造了消消乐、华容道、看图讲述等游戏玩法;在音乐表演区投放了服装道具、打击乐器等,幼儿自主创作戏剧情节,编剧、导演、演员、配乐师分工明确;在语言区投放了师徒四人的手偶,手偶剧场就此开设;在美工区投放了各种美工材料,幼儿自主创作师徒四人形象......通过对区域材料的操作,幼儿全面浸润在国学经典中,领悟国学经典作品的情节美、语言美,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生活活动中强化
生活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比较重。在生活活动中如何强化幼儿的国学素养?在我园,充分利用、挖掘一切资源,让幼儿浸润在国学经典中。幼儿自主选择《悯农》、《山居秋暝》、《嘿嘿哈哈武术操》等音乐作为早操音乐。午餐前,幼儿朗诵《悯农》,增强吃饭的仪式感,懂得珍惜粮食。午睡前,播放舒缓的蕴含哲理的国学小故事,幼儿在经典的熏陶中入眠。离园时,吟唱经典古诗,在歌声悠扬中离开幼儿园。国学经典如雨露般润物细无声,渗透进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
(3)游戏活动中夯实
游戏是幼儿了解世界、与世界产生交互影响的重要方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珍视游戏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2]
在我园,充分利用游戏的契机对幼儿进行国学熏陶。在创游中,当幼儿不能专注,无所事事时,教师适时介入:“在《悯农》中,农民伯伯是怎么种地的呢?你可以学习一下。”户外自主游戏中,当幼儿机械重复性地独自进行抛接沙包的动作时,可以组织幼儿创造性地合作玩丢手绢的游戏,边游戏边演唱古诗歌曲;当幼儿独自游荡、旁观不与他人互动时,可以组织幼儿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演绎国学经典故事......从国学经典中发掘游戏玩法,既让幼儿的游戏经验得以丰富,又夯实了国学基础。
(三)搭建家园桥梁,家园活动中创造国学之美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即儿童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构建家园之间的桥梁,保持国学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对提升幼儿国学素养尤为重要。
(1)挖掘幼儿潜力,实行“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在我班,也鼓励幼儿人人担任小先生,班级群成为了实现这一任务的媒介。幼儿将在幼儿园学到的国学经典教会自己的爸爸妈妈,再将爸爸妈妈的“作业”发布到群里,幼儿间、家长间形成了竞争力,既“温故而知新”,又维系、巩固了亲子关系,增强了家园联系。
(2)重视环境影响,营造国学氛围
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国学氛围对幼儿影响深远。我园充分利用园内大环境创设实施潜移默化的国学教育。墙面张贴了许多亲子共创的国学经典人物漫画、典故连环画;广场上摆放着家长与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经典人物立体造型;幼儿园图书馆里,陈列着家长与幼儿共同挑选的国学经典图书;班级里的主题展板,也由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在幼儿园中,处处是家园共育的痕迹。入园后,幼儿与同伴分享着作品,分享着作品背后的故事,在国学中找到成就感与归属感。
(3)塑造校际“经典”,推广校际“品牌”。
要想让国学经典浸润在幼儿每一寸骨骼与灵魂中,作为幼儿园,需对幼儿实施稳定而持续的影响,并让这些影响产生连锁效应,成为幼儿园“经典”、“品牌”。在我园,将童话剧与国学经典相结合,幼儿参与剧本的表演与创作,既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认知,又让国学经典在幼儿园中得以新生,同时拉近园所与家长的距离。幼儿园还围绕“国学经典材料”设计的不同主题的“读书会”活动,家长与幼儿一同分享读过的国学经典绘本、漫画等,还会举办“家长进课堂”活动,请家长担任“特别讲解员”,给幼儿举行适宜的国学课程教学活动,幼儿在活动中聚精会神,卯足了劲表现,还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家园活动,使得国学经典成为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陈琦,刘瑞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