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马艳霞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马艳霞
        山东省冠县柳林镇联合校   元造户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断被提及。时代发展的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提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技能要求,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小学的数学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变化最大的科目,新课改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进一步激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要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问题意识。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了加强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开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尤其被重视,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小学阶段是学生最为重要的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小学数学是小学所有科目中最有趣,同时也是最难的一门科目,对于数学的学习往往是好多人的噩梦,所以对于数学的教育,教师要尤其重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数学教学方式,注重小学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断激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内容
        (一)科学思维
        数学的主要特点时要依据运算来获得结果,尤其是小学的数学学习,更要根据运算的过程来加强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2]。良好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习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从而整体的了解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数学思维的重点培养,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小学生的能力建设。
        (二)数学观
        要学习数学知识,学生还必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观是在各类数学学科的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在数学观的指导下,学生就能有效的运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对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况进行解释理解,从而更加熟练的掌握数学的核心概念。从种种核心概念的掌握共同形成小学数学学习的数学观。学生在后期可能会忘记数学相关的知识,但是对于已经形成的数学观是很难忘记的,这些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加强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前期进行引导性的问题的提出
        在进行一个科目的教学之前,教师都需要进行备课,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一般都根据教案进行相应的准备,比如说教学的重点,需要掌握的难点,包括教学的目标,以及整个教学的过程,但是这些传统的教案对于学生的深入理解的效果并不好,所以往往就需要运用问题教学法来进行相应的学习,问题教学法能够充分的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要进行课堂问题的抛出,问题中一定要包含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始课堂内容的学习。到课堂最后,只要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兴趣,从而产生一定的问题思考,提高课堂的质量。
        2、主题探索问题促进合作
        任何的课程教学都有相应的主题,围绕主题我们才能展开针对性的学习,在主题的周围,我们通过关键词的寻找就能够迅速的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

依据关键词提出相应的问题导入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课堂之中,帮助小学生有目标的进行数学课堂内容的学习。数学课堂是需要进行探讨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的共同探讨往往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因为小学生的本身自控能力比较差,与其教师强制的约束其行为,不如主动的让学生放开约束,共同讨论学习。在讨论之前,学生必须要对问题有一个自我的认识,然后通过讨论分享,了解和学习别人对问题的想法,然后经过共同的协商达成最终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乘法和除法运算的转换中,教师就可以先出一道乘法的计算题,然后再出一道相反的一道除法题目,然后让小学生进行讨论,观察两道题目的特点,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讨论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讨论内容的印象,最终提升数学教学的水平。
        (二)设置探究教学情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的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注重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问题探究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探究性的教学情景,通过各类教学活动不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3]。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育是,要适当的选择生活中的例子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同时可以适当的为学习提供一定的信息,帮助他们及时的确定探索的方向,提升他们的探索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比如在进行一般的加减法的计算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抢竹签”的游戏来加深小学生的数学理解。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定数量的竹签,通过答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竹签奖励,答对一道题奖励一根竹签,打错一道题扣除一根竹签,题目都是一些常见的数学计算。在游戏的最后,再让同学们数数自己手中的竹签,并用加减法的计算将竹签的数量变化的过程表现出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真切的了解加减法的运算并加深印象。学生在数学兴趣的驱动下,能够迅速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强自身的学科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师生合作,不断丰富学生的核心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相对来说是较难的科目,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整个课堂的设计。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合作和互动,引导学生对课堂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思考,加深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预留课后问题,培养自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只能通过课堂的直接传授进行学生的教育,为了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问题意识,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氛围,这对于小学生数学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PPT展示进行整个学习内容的串联,然后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图片等许多方式来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化,增加其所要表达内容的有效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的主要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答案的寻找。经过长期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之后,便能通过教师的问题自己找到课堂内容的核心和重点,此时的学习将会变得更加的轻松,教师也可以抽出大量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这才是问题意识培养之后需要达到的效果,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的重点[4]。
        三、结束语
        在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今天,作为为祖国培育人才的学校,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去发现和探索更加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新方法,为小学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不断培养来提升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人才培养计划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超.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96.
        [2]苏莉.激发兴趣,创新教学——基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196-197.
        [3]叶云祥.在小学数学学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18(5X):50-50.
        [4]杨小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漫谈[J].新课程,2019(15): 205-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