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刘金来
[导读] 近几年来,小学各个学科的课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刘金来  
       山东省寿光市古城街道北洛小学  山东省寿光市  262711
       摘要:近几年来,小学各个学科的课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小学数学课多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主,根据学生上课情况的记录,理解力强的学生能自己领悟,但理解力弱的学生只能无条件地照搬教师的知识。如今的小学课程有了新的面貌,学生要想学好数学,既要有良好的解题逻辑能力,又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和解题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策略
       引言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在课堂上直接教授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都会感到疲倦。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数学的数字有一定的感觉和对解决数学问题时有一定的的思维逻辑。然而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考虑儿童的实际能力,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为了在课堂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标准有深刻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有效引导”的作用,制定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指导策略,全面提高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说要想学生喜欢数学,就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生只有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才会自己主动的学习数学,而不是每天在课堂上装装样子假学习,从一开始的应付教师作业,逐渐渐变为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那么,教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营造教学氛围,众所周知,学习氛围的好坏,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长期、持续的影响,现代研究表明,与一般环境相比,学生更喜欢放松,活跃愉快的气氛学习。小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二是,通过建立师生关系,大多数小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照顾、认可和表扬,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多多观察学生的优点和过人之处,当学生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事情,教师要主动和学生沟通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形成一种“与教师友好相处,相信自己”的良好心态。
       小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的关注时间较短,针对学龄儿童这种身心发展特点,要求教师找出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的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就拿小学一年级的“1-5认知与减量”课来说,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在课堂上写数字来告诉学生数字之间的关系,那将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相比较在幼儿园的学习中,一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数字的能力。上课准备时,可以选择5名学生可在手上摇晃,5色教学法,可在5色基础上进行编辑。同学们一边操作一边阅读书上的内容,教学用具从手上分散到桌上,学生可以看到两种颜色的教学用具。以这种形式,学生们进行多次发言,或者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会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介绍:教具为什么会有颜色?而且形状完全相同。从而引进新知识5,其可以分成0和5。而且,学生也知道了谁是组成5的数字,这样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易于学生理解,学生们还可以轻松地理解其他加减法,它不仅简单易懂,而且学生也能自己操作,而且学生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他们更愿意自主学习了[1]。


       二、建构教学情景
       建构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为小学生的身心还尚未发展成熟,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正因如此,学生的性格很好动、富于想象,但过于虚无缥缈,通过建构教学情景,唤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手遇到的场景,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之后,慢慢的减少对教学场景语言的描述,逐渐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三维空间的立体感,那么该如何建构教学情景?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听故事,那么在教师对课程进行备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或者小视频,等到进行上课的时候,教师把这些东西给学生们看,在看完这些东西后,问问学生对这个视频猴子故事有什么感想,在说完这些,学生仿佛陷入了沉思,一些学生思想集中,另一些学生拿出纸笔等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下一次教学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在小学阶段,学生常常在看过课本后没有明确的思路进行预习、复习。复习是检查学生学习完整个章节或者整个单元的掌握情况。学生缺乏归纳整理的能力,在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在课后学生可以对自己在课堂上没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课后巩固和练习,这样做的目的是从小锻炼学生自我整理和归纳的能力,这会为其学生在以后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时,比别人学习更有效率,更加轻松。经过整理,学生对心中的知识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老师指导学生练习,学生循序渐进地摸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长此以往就能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会永远处于“无知”的状态,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
       三、巧用错误资源
       学生对课本理解能力不足,这一时期的学生会出现许多思维上的误区,如果教师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加以引导,学生会受益良多。在这里,错误的思想引导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攻击。常言道:圣人必有过失,师者自有过失,更何况小学生呢?对于小学生,教师还用一些方法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思想不是自己不能理解,而是自己理解了别人不理解的知识,教师是在给自己肯定。教师的职责就是和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经验,为将来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基础。教师对学生思维错误的发现给予有效的指导,会使学生从错误中引申出其他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和探索,学生能够得到需要的答案,并且拥有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若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犯错的原因,不但给了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与信心,也给了其他同学以启示。当教师发现了学生做做错了数学题,可以在课堂上把错题改变一种出题方式,然后放在讲台上你染学生们自主讨论,等学生们讨论完了,教师在公布答案,并且在讲解题目的时候,借着这个题目,把学生易错的原因和步骤加以分析,确保学生下次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都能留一个心眼。这样的做法不仅正确地指出了学生在做题时所犯的错误,而且还可以借着这个题目给学生提个醒,让学生在做题时更加得心应手[2]。
       四、养成动手习惯
       动手操作是手与眼的协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满足了孩子的游戏欲望,又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长度,比如2cm,3cm,6cm和4cm,5cm,9cm和3cm,4cm和5cm。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当学生进行拼写时,他们会发现只有最后一组学生可以画出三角形。通过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将拼写三角形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发现拼写三角形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两根木棍太短;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任意两个三角形边的和大于第三个边”的定义。学各种各样的图形,学生可以在纸上画出图形的形状,手工剪切拼写[3]。
       五、结束语
       在这个时期,小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需要对数学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的内在美,更好的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的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有效的导引,不改变自己的主体角色,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使数学难题易于解决,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得到快速发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程晔.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000(035):56.
[2]刘五娣.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6,000(012):86-86.
[3]周新民.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000(025):P.89-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