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新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李月婷
[导读]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引入运用新教学模式极为必要
        李月婷   
        信宜市第三中学 广东省 信宜市 525300
        摘  要: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引入运用新教学模式极为必要,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其中比较有效的重要方法,可以更好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优化,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文章以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新授课教学、复习课教学以及习题课教学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然后又探讨了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下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在现阶段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较好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教学模式应该逐步摒弃,力求借助于新型教学模式,切实优化学生学习成效。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合理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确实也能够发挥出理想作用价值,不仅仅可以确定高中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样也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数学学习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同样意义重大,应该作为未来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新授课教学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首先关注新授课教学,这也是确保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以及保障学生学有所得的重要环节。对于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教师以及学生的关注点都应该放在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如果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理想的学习积极性,还容易导致学生信息接收效果不佳,最终无法形成理想的学习成效。因此,在新授课教学中积极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新授课前的学生预习环节,教师更是需要借助于该模式,实现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以及学习准备效果的优化。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该结合即将要学习的相关重点内容,为学生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预习,尝试利用自主预习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此也就更好提升了预习针对性方向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也需要围绕着相关核心问题,安排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钻研,可以在课堂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群策群力,更好实现相关教学问题的解决,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获得相关知识点。
        比如在“二面角”相关新知识的授课前,教师就可以让高中生围绕着二面角的定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具体表现有哪些等问题进行自主预习,促使学生结合教材以及课外辅助材料,对于二面角形成初步大致了解;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再让高中生以小组形式,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力求形成更为全面准确的答案,同时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新知识习得效果。
        (二)复习课教学应用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复习课同样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巩固所学知识点以及自身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具备重要价值。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同样也可以借助于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实现对于传统复习流程的创新,让学生能够围绕着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复习和思考,以此不断提升复习成效。因为复习课教学主要是针对一些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而也就容易导致高中生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无法形成理想的复习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着眼点,必然也就能够更好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形成更为理想的复习动力,在问题解决后,同样也有助于培养自身多方面能力。这也就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即将要复习的内容进行综合梳理,尽可能探寻存在关联的所有知识点,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复习,最终力求形成更为理想的复习效果。
        比如在复习“函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所有函数知识点进行汇总,看哪个同学找的最全,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这些所有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深入分析,力求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脉络,辅助学生对于函数进行更为全面的掌握和运用,解决以往自身知识体系中存在的缺漏或者是混乱问题,形成更强复习效果。


        (三)习题课教学应用
        在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同样也可以借助于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实现对于习题课教学流程的优化,促使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参与积极性。以往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直接安排学生进行习题作答,然后根据学生作答状况进行讲解和评析,很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畏惧情绪。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下,习题课教学要求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自主性,首先在习题设置上,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置相匹配的习题,促使学生能够有效检验自身以往掌握的知识状况,避免采取同一套习题,影响到应有检验效果。在学生做习题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现自身不会的问题,首先需要独立思考,探讨是否能够借助于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如果自身解决不了,则可以将问题记录下来,完成后续习题;当所有学生做完习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对于相应习题的相互评判,同时对于各个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共同商讨,以这些问题为着眼点,在共同解决的同时,必然也就可以辅助所有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样也相对比较高;如果小组合作后依然存在没有解决的问题,则可以由小组共同提出,寻求教师帮助力求最终更好完成相关问题的解决任务,发挥习题的最大价值。
        比如在“圆锥曲线”相关习题教学中,因为该方面习题相对难度较大,在学生参与学习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不同问题的设置,比如后进生可以直接让其简单掌握椭圆的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椭圆的切线方程等基本知识点,但是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则需要引导其进行更为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以此更好培养其解决圆锥曲线相关题目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一)凸显问题启发性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高度关注问题本身,不同问题的设置在应用后必然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学生方面的表现各不相同,需要引起教师高度重视。教师在设置相关问题时,注重凸显问题的启发性是关键要求,只有确保相关问题具备较高的启发性,进而才能够更好实现对于学生的积极引导和驱动,促使学生能够在该问题的引领下,逐步实现问题的解决,最终能够习得相关知识,达到更为理想的收获。这也就需要教师在问题设置上尽量规避运用单一答案的简单问题,尽量促使相关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和探索。
        (二)合理设置问题提出时机
        高中数学教学要想更好发挥问题驱动作用,教师还需要针对问题提出时机进行深入思考,确保相关问题能够在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提出,避免出现严重滞后性问题。比如在高中生学习数学新知识时,教师就需要在学生预习前提出相应问题,进而才能够更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预习任务,对于后续数学知识学习提供有力支持,避免在高中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如此也就很难形成问题驱动效果。
        (三)注重互动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还需要高度关注互动过程,无论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学生之间的互动,都需要结合相关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过程进行充分运用,保障学生可以在互动交流后,更好实现问题的解决,同时形成更为理想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引入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至关重要,该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往往能够较好实现对于高中生的积极引导,促使其在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相关数学知识,同时培养自身各项能力。这也就需要教师结合不同教学知识点和内容,合理设置恰当适宜的问题,以此更好完成问题驱动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倪黎,茹凯,安黔江.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探究——以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理科第18题为例[J].数学通报,2020,59(08):46-49+62.
[2]李福均.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04):62.
[3]郝慧.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231+233.
[4]唐佳丽,徐章韬.高中数学教材“组合问题”的编排[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2):46-51.
[5]余碧波.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与“问题—互动”式教学[J].华夏教师,2018(31):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