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许静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立德树人的课程
        许静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湘江中学,河南 鹤壁 45803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立德树人的课程,既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又要让学生成为会生活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借助道德与法制课的课堂落地生根,花开满树,对此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立足学生课内外生活,在应用教学的同时,厚植学科核心素养。
一、引入生活创情景,引导学生学会责任担当
        每个人社会角色不同,意味着责任也不同。初中生如果每天只知道文化科目的学习,忽略了与外界的交流,会影响他长大成人。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老师们把家庭、社会中的情境搬入校园,让学生参与。例如鹤壁市淇滨区某学校学生家境贫寒,身患重病又面临巨额的医药费,当我们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学校进行了宣传,众多师生积极响应,学生们将自己的零花钱捐出,纷纷向该名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而我们思品老师也借机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当怎样做?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作为社会成员虽然我们互不相识,但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他人、关爱他人是社会成员应有的责任担当。我们不失时机的引导比课堂上费尽口舌的说教,效果来的显著的多。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膨胀,逆反心理突出,对于父母的关爱反而当成啰嗦,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反而常常与家长作对,讲再多的孝心故事却收效甚微,不如我们给他们一个场景,让学生自己感悟吧,于是我们向学生展示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做的点滴小事,早上天不亮就为我们做好的早餐,进家门就盛好的饭碗,床头洗干净的衣服……让学生闭上眼回想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什么?趁着感情浓郁时,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悄悄放在父母的枕边,又安排父母给孩子回封信,书信的往来,情感上的交流,使学生不仅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也让他们懂得了努力学习也是在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负责……
二、延展植入中华优秀文化,不断积淀学生人文底蕴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文化已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中原文化历史底蕴丰厚,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除了在课堂上展示每年农历三月三在河南新郑市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盛况,分析举办它的意义,它的重要地位,从而与教材联系,既能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又能感受厚重的文化魅力。同时以学生熟悉的“淇河保护、淇河诗文化的学习“为引入,将地方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让学生有话可谈,又能增强对家乡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另外,我们又让学生进行“家乡大走访”的活动。让学生走访鹤壁当地的特色,如:大坯山,桑园小镇,黑山公园,五岩山,鹿台阁等文化内涵丰厚的地方,让学生实地走访,通过访问、拍照、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把知识由课堂引向生活。从而打破文本与生活的壁垒,让文本教学与中华文化对接,引领学生沐浴着中华五千年优秀的文化阳光回归到最自然的社会生活中,使教学更加趣味盎然、现实平易、优化高效,也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熏陶,不断积淀着他们的文化底蕴。
三、拓宽学生参与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理论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树常青”。

因此,在教育这项复杂的认识活动中,我们必须自觉地将“实践第一”的方法论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凸显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并以此为主旨不断探索教改新路。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真正的“常青树”。
        为了实现知行合一,我们要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着手点,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拓展他们的学习活动领域。从而达到扩充学生知识、开阔视野、潜能潜能的效果。比如:在讲授《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一课,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调查身边的亲戚、朋友有没有遇到过受侵害的情形,都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并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再完成调查后,将结果制成了表格,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同时把通过访问、调查、查找资料、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并撰写小论文。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利于理解知识点,还能做到试行合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有机统一的目的,真正使学生参与到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来。
四、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的学习既包括课堂文化知识的学习,又包括学习方法的学习和社会技能的学习等。我们道德与法治老师倡导让会学,活学,乐学。同时能对自己一段时期以来的学习状态有清晰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有现代化的数字学习能力。
        老师们积极转变观念,学习现代教学技术,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的整合,使课堂教学逐步由教师控制课堂真正过度到学生自发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知识的意识及能力。我们把丰富的教学资源(新闻事件、社会热点、践行困惑、认知冲突等)以情、声、色、意的声像呈现教学内容,把丰富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焕发思品课教学生机和活力。我们还以尊重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发展为目的,确立了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机制,采取老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力求做到公平、公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对每个学生在成长中的点滴进行展示,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组织多次社会实践,进入家庭、社区、社会,活动后组织撰写小论文,作为平时检测成绩,既较好地完成了学科考核评价,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我们用“校信通的平台”、微信群、QQ群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通过这些积极的转变,学生和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五、注重学生身心发展,拥有健康生活品质
  人的发展分为不同的时期,而儿童发展阶段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及其重要性的作用,它会持续影响成年后的活动、兴趣和人格。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在儿童期、青春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适当的引导,关注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用一颗健康的心去适应今天的社会,并能在个人生活中拥有健康的生活品质。
        对学生的教育不是孤立、僵化、静止地进行,要注意教育的兴趣性,要注意学生喜新求变的心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灵活的进行,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进而增强认同感。
        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又互相相通可以借鉴的,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不能固化思维,要时时更新,既让老师成为活水之源,又让学生成为活水之源的受益者,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代代生力军。本文系河南省鹤壁市教育科研课题《有效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素养的实验研究》成果,2019-JKLX-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