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常态课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落实的思考——《巧画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唐翠
[导读]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标。
         唐翠
         成都市双流区蓝港外国语学校,四川 成都 610225
         摘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标。[1]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操作步骤,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过程,选择恰当的教与学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呢?本文将以《巧画对称图形》一课为例,谈谈我对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落实情况的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新课程倡导在课堂中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通常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某项操作,也就是关注“知识与技能”,随着学科评价标准的变化,老师们逐步重视课堂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然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却是“过程与方法”。在新课程标准里这样定义“过程与方法”: 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2]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3]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通俗来说,就是要让学生经历 “怎样做”,通过这种体验理解“为什么这样做”的过程。通过2年的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对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落实学生的思考过程
        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知道这样操作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只要按照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来就可以了,却不知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相当于学生只是掌握了操作步骤,只是知道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知道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以学生学习“填充颜色与调整图像大小”为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调整图形大小”的操作步骤告知学生:先选择“填充工具”,然后选择合适的颜色,填充太阳,接着选中太阳,最后调整太阳的大小,学生按照该步骤一步步操作就能达成 “知识与技能”目标。但是当学生没有步骤参考时,就会忘记先填充颜色后调整图像大小这一重要操作顺序。针对该问题,我改进了教学设计:
        教学片段:发现问题与探究原理
        老师给出太阳素材,并展示绘制好的太阳,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操作达到该效果。然后让学生说说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学生说将太阳缩小后填充颜色出现“漏色”现象。这时老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位同学绘制的缩小后的太阳,找出出现“漏色现象”原因?学生回答:因为缩小后的太阳出现的了线条断裂的现象,当填充不封闭的图形时就会出现“漏色现象”。基于此,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总结填充颜色与调整图像大小的先后顺序,老师再给出结论:先填充颜色,后调整图像大小。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片段一以问题为导向,从如何解决问题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和注意,比起直接告诉学生操作步骤谁先谁后,更能加深记忆。[4]在高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习内容更加复杂,操作步骤越来越多,单纯的记住操作步骤已无法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如果学生知道操作原理,自己就能推导出操作步骤,自主操作。
         二、落实目标设计的层次性
        我们在评价一堂课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习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面面俱到,尤其是在公开课和优质课比赛的时候,这种要求更加严格。但是,如果要做到每节课像上研究课那样制定齐全的教学目标对于我这样从教2年的老师来说确实很难做到,那么究竟该怎么样去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呢?去年教学节,达鹏福老师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在课堂中,教学内容是相同的,但是面对的教学对象却是千差万别的,我又怎么能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呢?因此,我每节课都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多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以《巧画对称图形为例》,我设置了如下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操作绘制出完整的对称图形“蝴蝶”和“瓢虫”;(2)学生在掌握“翻转”和“旋转”的基础上,结合已学过的知识,绘制出不同种类的“蝴蝶”和“瓢虫”;(3)学生能够将绘制好的蝴蝶、瓢虫放入背景图中并填充颜色完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学生能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分层次的完成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能够利用“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绘制出完整的图形;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能够完成一幅完整的画作,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有事做,并且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完成相应的任务,这也是保证课堂纪律的一种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需要关注的细节和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我将随时面临各种新的挑战。但需要牢记的是,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或是操作方式,而是要让学生了解操作的原理,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探究精神,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知识经济条件下领导的变革理念重塑——兼论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作庞华[1] 戴丽萍[2],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
        2、《高中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论解读》,王东亮,石油教育??2012年;
        3、《初中学生网状评价模型建构与实施--以某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例》,杨荣,硕博学位论文??2011年;
        4、《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国论文网;
        5、 《目标与过程的比较:探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 以《IP 地址及其管理》一节的案例群为例》;
        6、《分层教学 差异发展—— — 目标拟定的思考和尝试》,林 屏
        7、《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旋转》教学案例》,王海燕
        8、《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 以初中《Excel 图表的创建与修饰》为例》,朱书慧,李 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