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感恩意识在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陈莹
[导读]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思想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陈莹
        河源市源城区太阳升小学 广东省 河源市 517000
        摘要: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思想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故在德育教育期间渗透优质的感恩思想意识,可帮助学生快速形成发展性的学科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道德水平。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关注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指导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以便让学生学会在社会实践、课堂教育、家校联动等活动明白感恩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成长的目标。
        关键词:感恩意识;高年级;德育教育
         引言:
        感恩意识是一种良好品德素养,可让学生在感受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同时进行情感交流,逐渐形成无私奉献、努力生活、尊重父母的思想意识。由此可见,教师应当从生活的角度渗透各类优秀的德育思想品格,要求学生明白他人付出对自己、对同学、对教师、对社会的作用,借助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这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是有利的。
        一、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目的
        1. 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会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致使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考试过程。但是,高负荷的学习状态可能会促使学生抑郁心理呈低龄化,无法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为了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教师则应当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尤其是消极的、负面的情绪理念。通过在德育教育中持续渗透感恩意识和积极的思想,认知可让学生利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也能从本质消除学生嫉妒心理、霸权心理所造成的校园霸凌现象。总之,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与学习、生活、社会之间的关系,掌握感恩、无私奉献、社会安全的内涵,这对于开发学生的主观认知思想是有利的。
        2. 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导学生从自己在生活、学习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可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德育教育中的“真、善、美”,尤其是互联网中掺杂了部分网络舆情,可能会危害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因此,为了让学生在客观感知、客观思维的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家长的教育,以便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让学生形成“尊重”的思想意识,明白教师所阐述德育思想、道德思想的特征,也方便学生明白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对人际交流、社会实践的作用,以便发现自己成长期间所遇到的困难[1]。
        二、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的现状
        德育教育实践应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课本理论内容,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表现,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当前德育思想教育的没有关注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能会影响思想教育渗透质量。另外,部分教师没有掌握五六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若所实践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没有从生活实践发展及内涵渗透德育思想观念,无法开发学生的德育认知观,自然限制了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明确德育教育思路和教学实践方向,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会感恩行动方向,可激发学生内在感恩行为,并在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表达出自我行为要求。
        三、感恩意识在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措施
        1. 借助细节教育,强化思想意识的引导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情况,教会学生自行付出和索取,在学习期间养成无私奉献、感恩渗透的思想意境,可让学生积极形成科学的行为能力。

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渗透主流意识形态,借助鲜活的案例展示所涉及的感恩、德育元素,并采用多媒体技术明确细节,提升德育教育的效率[2]。例如在“感恩父母”道德理念教育讲解中,教师可充分展示母爱、父爱的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同时提出“你还记得你为父母做过的一件小事吗?”学生在探讨中分别进行了联想,说出了①我帮妈妈打扫过卫生。②我帮爸爸揉过肩。③我帮爷爷洗过脚。通过指导学生在小组探讨中细致的挖掘并体验到生活中所经历的细节,有利于让学生掌握“为什么?”“怎么做?”“怎么解决?”的学习思路。在逐步学习、小组探讨、学习分享的过程感受到感恩的目的,有利于让学生借助特色的活动品味生活总的细节故事。除了可渗透“感恩父母”的思想,教师还可渗透“感恩同学”的思想。例如六年级学生A的德育教育期间,教师可从细节关注到学生的生活,要求他的朋友、同学不可冷落他,表扬他们积极与学生A进行沟通。在持续性引导支持下,学生A 愿意与朋友们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积极与同桌进行交流。通过在课堂中表扬他的出色的数学成绩,能让学生逐渐树立起前进的动力,学会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养成乐观的学习态度。此外,学生A也愿意与他的同桌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生活、学习中互帮互助,从而实践“感恩”同伴的目标。
        2. 借助主题活动课程,渗透精神教育思想
        利用主题活动课程渗透感恩教育思想,指导学生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学习、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在特定的校园活动养成科学的行为意识习惯。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从感恩教育的角度渗透优质的德育精神, 能够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学习中各类素材的内涵特征。同时,教师也可在课堂中不断推送关于传统文化、道德素养、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展开体验式学习,明白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并回馈、感恩他人的帮助。例如张宸同学刚上五年级时,不认真听课、喜欢捉弄同学,甚至会打同学,而造成这些原因正是孩子不愿意参与学习。通过从心理、德育理论双重教育引导下给予学生充足的尊重,逐渐让他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3]。其中,教师还可向学生展示优质的推文内容,侧重耐心引导教育,切不可严重批评教育,可消除学生消极情绪的危害。通过让张宸监了解校规校纪和正确的行为准则,再指导张宸切身参与至巡警体验中,能让他明白霸凌、欺负同学以及厌学等心理对自己的负担。经过半年的思想教育后和德育渗透后,张宸的语文、数学学科均考到了80分以上,并且学生家长也逐步认同了张宸本人,也逐渐帮助张宸找到了自信。
        3. 借助社会实践课程,凸显感恩教育的目的
        社会实践是校验学生意识形态和个人能力的实践场所,故采用社会实践课程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各类活动课程的魅力和快乐,有利于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所内学会观察他人的心理状态,以便养成关心他人的价值观。其中,教师可开展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指导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养成人生价值观,也能让他们自主收获幸福,体验到实践课程与自己成长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为母亲做一件小事”的活动模式进行感恩教育,要求学生以监小视频的形式记录母亲的一天,并在母亲最劳累的时候给予她关怀,还可利用母亲泡一壶茶、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等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的亲情。通过在实践课程引导的支持下记录生活小事,在诗歌朗诵大赛、歌唱比赛的活动中唱出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有利于让学生形成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父母的意识形态,这对于学生个人成长有着积极地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德育教育融入至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从感恩的角度学会观察世界、体验世界并感恩世界。因此,教师应当对感恩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要求学生注意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从小事做好自己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也应创新感恩意识的教育方式,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课程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度。
参考文献
[1]史明星.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 亚太教育,2019(10):77-78.
[2]黄祖善. 浅谈小学感恩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东西南北,2019(23):222.
[3]王颖君.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应用[J]. 小学时代,2020(11):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