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于小伟
[导读] 本文从小学班级管理出发,认为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尊重
        于小伟
        荣成市蜊江小学    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本文从小学班级管理出发,认为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尊重,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激发潜能;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耐挫力;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打造团结向上的优秀班风。基于此,小学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制定班级管理规范,确定赏识教育要求;坚持因材施教,完善教育培养目标;坚持适时适度,提高赏识教育实效。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生;班级管理;应用策略   
        引言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落实各项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新时期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获得锻炼、成长的空间。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他们在个性上迥然有异,而班主任要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必须要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出发,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赏识教育目前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认可。相较于传统以惩戒、批评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而言,赏识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方法,它牢牢抓住被教育者的情感因素,通过认可个体的差异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被教育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我国近代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并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信任、理解宽容,让学生产生自我提升的动力和愿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基于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加强赏识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尊重,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一些经常犯错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在班级管理中缺乏参与感。而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的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同样会获得尊重和引导,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也能让学生能更加珍惜班主任的宽容和重视,奋发向上。第二,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激发潜能。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先天禀赋,“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只会让学生的个性被埋没。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这样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可以对学生的特长给予肯定,并创造条件帮助其发展,让学生在潜能在班级管理中被发现,促使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实现自我发展。第三,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在赏识教育的理念中,学生没有失败,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针对在挫折中失落、悲观的学生,给予情感抚慰、并通过安排班级管理任务磨练其意志品质,让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提升心理素质,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自我效能,实现自我发展。第四,赏识教育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打造团结向上的优秀班风。经验表明,在班集体建设中,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凝聚力,学生才能生出热爱集体的情感,并且主动为集体着想,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班主任通过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在面对班级的好人好事的时候,产生向榜样学习的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学习或行动能够达到某个水平的信念。自我效能理论是赏识教育实施的重要理论依据。个体在实践中对于自身是否具备完成某个目标的能力的评价,受到自我信念强弱的影响。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否能够遵守班级规范常常受到“旷课会被处分”、“迟到要受到批评”、“遵守规范会成为模范标兵”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赏识激励让学生感知到的自我效能,这样学生即使面对挑战的时候,也能够产生超越自我的动力。基于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的价值,重视学生的自我效能,并通过表扬激励、榜样示范、心理引导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学生主动遵守班级规范,在班级活动中实现自我成长。
        (二)制定班级管理规范,确定赏识教育要求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健全完善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是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班主任展开赏识教育的依据。目前,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一些班主任对于赏识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甚至出现了没有原则的鼓励,这样学生虽然获得了心理上的安抚,却没有在内心建立起基本的规范,失去衡量行为的标准,在成长中依然会重复犯错。针对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合班级的具体情况,与即给予任课教师沟通,吸取其他班级管理经验,解学生的想法,并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管理制度。这样在赏识教育中教师才能有章可循,对学生的行为或者提出表扬鼓励,或者进行科学的纠正引导,进而凸显赏识的规范性,激发学生主动规范自我的动力,促进班级管理的有序进行。
        (三)坚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一种教育方法能够无条件地套用到所有学生身上,赏识教育也不例外。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进步和优点、缺点和不足,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不同的赏识方式,让赏识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成为激励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例如当一个班主任在最初接触学生的时候,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兴趣偏好等等,并根据班级管理的要求分析学生可以在哪一个领域展示个性、施展才华;接下来,班主任应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展示自我,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赏识,同时也要赋予学生相应的责任,让学生在激励与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发挥潜能、发展自我。
        (四)坚持适时适度,提高赏识教育实效
        赏识只有真正切中学生的内心和需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古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赏识也是如此,只有在学生陷入困惑,想要自我发展的时候,恰如其分的赏识才能满足学生的诉求。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切忌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赏识,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让学生在表扬鼓励中真正获得发展的力量。此外,班主任还应重视赏识的“分寸”。如果将赏识看作是对学生的浇灌,那么没有分寸地“大水漫灌”,不仅无法让学生受益,还会让学生陷入骄傲自满的成长困境,针对此,班主任应深刻认识到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的现实,将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相结合,赏罚有度,以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之,赏识教育是相较于传统惩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教育重视个体的发展,强调在教育中教师应信任、理解、尊重、激励学生,让学生形成自我发展的动机和能力。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合理运用赏识教育能够优化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激发学生潜能;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基于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制定赏识教育措施,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完善班级管理规范,落实因材施教理念,能够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晓红,冯侠,高荣,路怡.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现状分析——以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为例[J].科技风,2021(09):35-36.
[2]王秀华.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8(02):221.
于小伟  1979年10月 女 汉族 籍贯:山东省荣成市   毕业学校:1998年毕业于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普通专业    学历:大学   现供职单位:荣成市蜊江小学  邮编:264300 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班级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