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期   作者:杨 波
[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间的竞争关键在于科学与技术的竞争
       杨 波
       黑龙江省兰西县第五中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间的竞争关键在于科学与技术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根基,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成败兴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但目前在我国乡镇学校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教学情况看,存在许多问题,如:教育模式机械僵化、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教育者素质参差不齐;虽然许多学校都采用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但在教学方式上并没有太大改变,仍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过于偏重课本教材的学习,忽视了实践应用;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成绩看作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这些对学生的成长都极为不利。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强则教育强。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坚持教育理论的学习,并致力于实践应用。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我们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既教书又育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换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做到习主席提出的“四个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常常忽略育人,而只顾教书,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显著。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教书育人,二者相辅相成。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才会端正学习态度,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教师的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素养、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兴趣。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努力在“对话”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师生互教、互学、互动,追求高效的课堂,努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品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敢于表达的好习惯。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注重因材施教,追求“差异发展”。这样的课堂很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在教书育人问题上,我们教师要自觉地、主动地有心为之,并且要日积月累,只有这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讲的育人必须是符合时代精神,热爱祖国,健康向上,与时俱进的。
二、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决定培养人才的素质和水平。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任,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光说不做,或者是双重要求,就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不良影响。
       身教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讲的每一堂课,做的每一次辅导答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面对的都是学生,教师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大部分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才能形成制约力。
       我热爱教师职业、热心语文教学,通过自己不断学习,积极探讨,以教材为载体,以生活为大课堂,帮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所教班级的学生对语文总是充满浓厚的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


三、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学校的教学活动并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按照统编教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疑答难的人。“传道”是教师的第一责任,向学生传授有关宇宙人生的基本规律,传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合格的现代社会公民;“授业”就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在走向社会后具有谋生和创造财富的本领;“解惑”就是帮助学生解除其身心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使他们能够成为幸福的进取者。教师应以舒展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道德,塑造学生幸福人生理念作为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做社会行为规范的代表,同时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关注社会需要有责任感和爱心。教育的全部内涵也在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我们第五中学地处县城边缘,生源基础较差,留守儿童,离异家庭的子女占比较多,学生整体素质较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一视同仁,始终以耐心、细心、爱心对待他们,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比较喜欢这样的一个比喻: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会说:该施肥了,该锄草了。我们教师呢,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是否在问:我们在教育方法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是否应改进?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在父母心中,孩子是他们生命的全部。面对问题学生,要象呵护树苗一样呵护他们:他们是阳光没有照到的地方,我们就多给阳光,时时刻刻帮助他们修剪枝条,给他们成长的希望,让他们恢复原有的生机与活力。“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讲过‘有教无类’,好的生源要教,差的生源也要教。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代,都要用心教,尽职尽责地教。”我们教师要时刻牢记“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把教育做到骨头缝里头,每节课都有你的信念、情操、学识在闪光。
四、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科研兴校,内涵发展”是学校教育的要求,成为研究者、作研究型教师应该是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师应该认真钻研,努力实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效。“学不可以已”。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自己学习与专家指导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成为具有一定教育理论功底,有较强科研能力优秀教师。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进行教学行动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实效性。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使自己由知识型向经验型,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对教育教学工作不但要有自己的想法,还要思考并寻求最佳方法去解决问题,更要落笔提升到理论高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创新火花的习惯。
       教师要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没有高质量的教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一朵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研组内教师互相学习,相互研讨,积极探索,研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讨论、反思。学术上的交流,教法上的切磋,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引导语文组教师每周进行“备、讲、评”教研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总结出“激趣导入—自主学习—提出疑问—教师讲解—课堂检测”的五步教学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调动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体现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让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人人即当学生又当老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又是生成知识和问题的开发者,教室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又是学习的参与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正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化教育方式转变。在这关键时期,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业是需要个人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职业,要让追求卓越成为生命之自觉!用博学多识的学者形象,为人师表的楷模形象,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课堂散发出特有的人文光彩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也是新时期对教师职业发展的要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