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的艺术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古诗文教学的艺术
[导读] 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王建梅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炸子市街小学, 河北 张家口 075100
        摘要: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滋养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厚土壤。既能启迪智慧,又能培养语感。学生学习古诗文终身受益。所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目。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可见,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在增加。古诗文韵律优美、寓意深刻,但对于理解能力尚浅的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老师在课堂中怎么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达到古诗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教育;古诗文;语文教学
1 运用插图,帮助学生解开文字密码
        古诗词是文人墨客千锤百炼的结晶,用字凝练概括,理解意思有一定的困难。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简单的图文结合,效果事半功倍。低龄的学生学习古诗,有时会出现倦怠情绪,纯文字的显得过于抽象。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中的《囊萤夜读》,讲的 是晋朝人车胤学习的故事。课文配有一幅《囊萤夜读》图,练囊悬挂,桌案上、地面上堆放了很多竹简,一位贫穷的的读书人坐在地面,双手摊开竹简,聚精会神地读书。借助此图,理解“囊”字,从图上亮亮的发着黄光的白色口袋,理解“囊”的意思是:口袋。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口袋装。继续结合插图理解“囊萤夜读”,就是夜晚,用口袋装满萤火虫,照亮来读书。教师顺势提问:文中谁在读书,为什么读书?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标点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标点的也要根据意思,适当读出停顿。接着继续出示插图,并提出问题:在少年时代,车胤是怎样的人呢?图中可以看出,车胤家庭条件贫穷,学习条件艰苦,没有蜡油可点,只能用萤火虫来照亮。进而感受车胤学习的勤奋刻苦。所以,类似这样的古文,借助插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古诗文意思及人物品质。
2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多向体验
        情境教学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身处具体场景之中,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获得生动的形象,丰富具体的知识,激发内心的情感,实现了与古人的情感共鸣。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村居》时,先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场景。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教师提问:你放过风筝吗?在什么季节?在哪里放的?当时周围的环境怎么样?你的心情如何?你观察过孩子们放风筝时的语言、动作、神态了吗?春天里,我们除了放风筝,还可以进行哪些活动?这时,再理解“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就水到渠成了。明媚的春光与孩童的活动互相渲染,相映成趣,生机勃勃又充满希望的春天尽在眼前。可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可以打破古诗文字壁垒,学到活的语言,降低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难度和梯度。
3 抓住关键词,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展开教学,是使课堂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抓关键词有助于准确研读古诗文,体会人物情感,与诗人进行对话,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丰富语文课堂的内涵。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咏柳》中的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对于学生来说,“碧玉”和“丝绦”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因为有的学生没有见过碧玉,也不知道“丝绦”是啥。教师可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尤其是颜色与光泽,再想想它与柳树的哪部分相似,让学生明白诗人用碧玉形容柳树鲜嫩发亮的叶子。至于丝绦,也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丝绦”是衣裙上长长的丝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丝绦”和柳树的相似之处,进而使学生明白,“绿丝绦”就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抓住了“碧玉”和“丝绦”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第一、二句的大意。从这两句比喻,拟人的手法中感受静态的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再如《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话中,我们先提取关键词“鸣”,可用“鸣”字带动整句诗的理解,启发学生想象黄鹂在枝头快乐的鸣叫。第二句紧扣“上”字,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在碧蓝的天空中飞得高远,自由自在的姿态。学生通过两个关键词,仿佛看到眼前出现的美景,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所以,抓住古诗文中的关键词,可以提高整首诗的学习效率。
4 借助预习单,自主探究古诗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古诗词,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预习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主动的预习。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巧设古诗预习单,引导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古诗学习的基础,进行预习单的合理设计。便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有目的的阅读古诗,并在预习中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步骤和技巧,使预习单更好地为教学而服务,从而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预习单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固有的水平,要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不适合难度太大的问题;还要紧扣新的课程标准,按照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新旧知识的衔接,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语文素养的形成等。如:在学习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时,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表现了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设计了本课的预习单,如下:(1)《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这三首诗都属于什么诗?他们的写作背景却各有哪些不同?(2)《示儿》是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什么诗?诗人在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什么,而是什么?由此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情怀?(3)《题临安邸》题目点明了诗人写诗的地点是在哪?作者为什么要在那里写诗?(4)《己亥杂诗》题目点明了古诗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作者如此感慨?(5)“祭”字共几笔,第六笔是什么?“祭”的意思是什么。“乃”字共几笔,第一笔的笔画名称是什么,“乃”意思是什么?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巧妙的预习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有效性。
5 结论
        总之,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特征和不同古诗的特点,灵活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让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的古诗词文化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