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与书法艺术中的阴阳之道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刘金源
[导读]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按各自发展规律不停地运行着,书法做为中华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刘金源
        西安美术学院书法系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按各自发展规律不停地运行着,书法做为中华文化艺术中的瑰宝,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延革,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研究她的产生与发展,对于继承文化传承文明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阴阳学说”始于《周易》。所谓阴阳,其含义及普遍性,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同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两个方面即为阴阳。正如《素间 `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阳性是代表事物的动的、活跃的、刚强的一面,而阴性者代表事物的静的、不活跃的、柔弱的一方面。它运用一种对立与共存的观点来剖析世界万物,“尚意”书风的兴起,其实就是将“阴阳学说”发挥到书法中,例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在强烈对比直抒胸臆上开创了先河,将自己的情感极致的表达。
        (一).白纸黑字中的阴阳对立。
        中国五千年的书法绘画艺术中,以墨入纸的书法和绘画居多,中后期才出现彩色的,多种颜料混合的彩色的绘画艺术盛行。相对西方而言,西方的绘画相对书法而言更加兴盛,可与中国的书法艺术相对比,如西方的古典主义,注重彩色颜料真实的勾勒出现实的意象与事物,注重模拟,逼真的评判标准,背后是多元的对立的价值观和哲学观念。但是中国古代的书法则是白色宣纸与黑色的毛笔墨水写出的字体并不强调和现实生活和意象的相似和模拟,虽然在甲骨文时期以及之后的小篆等书法之中,都还是存在有模拟现实的具象的事物,试图绘画描摹出事物原本的摸样,但是在后来的书法艺术中则开始越来越抽象化。色调来看,白纸黑字,无论是字体大小,都体现着阴阳的二元的对立,黑与白的强烈的色彩冲突和演绎,在冲突与矛盾中形成和谐之美。黑色字体在白色的纸张整体而言,肃穆性更强,更加的明显,冲突更加的强烈。白色纸张则使得整体的作品更加的干净,纯粹,简单。而其中体现的阴阳的二元的对立,即古人的哲学的思想则更加的深刻明显。
        明王守仁根据“阴阳学”形成了“心即理也”的观点,正如《周易》“泽无水,君子以致命遂志”,这使得人欲获得重生,其实就是恢复了北宋时期的“意”,在书法上文征明、董其昌等都效法宋意,作品酣畅淋漓,对比美再次发展到高峰。明清之际更是以张瑞图为开端至王铎,一改古代卷轴之气,开始书写八尺丈二大尺幅作品,“向背 刚柔 疏密 巧拙”突出到极致,从书卷气开始返璞归真取秦汉横式之古拙味。我们在日常书写过程中其实就是阴阳学说的实践。篆书为例,写篆书的时候讲求的是笔画的匀整与空白的大小相等,这其实就是对于空间分割的基本功,黑与白共生于长方形中,进行等比切割,黑的与白的相对来说都是相等的,我们看空白的大小就能判断线条是否粗细一致,这是黑与白等量的转化。篆书隶书大都属于静止系列。而行草书则是空间的流动。行草书在大小粗细上不一,错落有致,但是却也是井然有序的,正如《书谱》云“一点乃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当我们下一笔画,其实在正篇里就必然有一个他所对应的留白,这是在篆书等比切割演化而来的二维空间切割,字大必然下一个字小或者同行的字小,形成呼应关系,或者如苏轼《寒食帖》一般,五六个字扁扁的形成一个组合,最后一个长笔画,拉出一片空白,将空间里的被黑包裹的白解放出来。行草书大多开头重墨湿墨开篇,在平面上基本上黑度过高,越写到最后笔枯墨尽从而飞白,这就是白字,两种强烈的反差反而中和了黑白的不晕,使得作品既有书写感,也有呼应对比。
        (二).书写时的气息的阴阳转化。
        书法讲究一气呵成,在书写过程中身体的调节也同样体现了阴阳的转化的特点。尤其体现在呼吸上的转化则更加强调与书写的一致性。现代人注重的养生之道,注重慢节奏的行动与合理平衡的生存方式。其中养生的方法之一就是书法。而此时书法就作为一项自我调节的内运动的活动,可与瑜伽相对比。瑜伽也讲究气的运用与调节,在一系列的动作过程中调节自己的呼吸,两者都强调在呼吸过程中的缓慢,悠长。一呼一吸的时间相对平常的呼吸时间更加的长。但是瑜伽动作相对来说,变化较大,和书法比较起来,呼吸与动作联系时分开的,注重动作和呼吸,两者同样重要。但是书法则是以书写为主,呼吸为辅。因此呼吸的调节都是为了书写的流畅和美观。

因此每一个字很久笔画结构的不同呼吸的方式也存在不同。笔法的轻重缓急与呼吸之间的调节相配合。毛笔的轻重与呼吸的转化同时进行,体现在阴阳学说上的阴阳转化,消长变化,物极必反,量变基础上的质变。在古人的经验的凝聚和个人的体会之中达到书法的进步和个人的身体调节,呼吸的变化。
         
        (三).作书笔法的阴阳调和

        众所周知,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须具备三个因素:笔法、结体和章法。笔法中通常又分为执笔与用笔两种方法,其中用笔尤为重要,是写好书法作品之重中之重。元书法家赵孟兰頫在《兰亭跋》就有:"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之说。那么用笔和阴阳又有何关系呢?首先我们要正确地理解用笔的含义。所谓用笔,是指写点画时使用毛笔的基本原则,是书法书写的基本技能。楷书中指用各种毛笔为工具书写各种有筋、有骨、有象、的一种正楷字,并且是讲究各类汉字笔画、空间以及框架、构件所必要的运笔技术和操作方法;也是用来表示如将毛笔在纸上铺锋或聚锋(即运笔过程中的提、按、顿、蹲)或沿着纵横方向运动(即运笔过程中的过、挫、回、扭、转、折)等各种运笔的技术方法,使所书写笔画形质兼备,能够随心所欲地将其书写内容表达于纸面。晋王羲之《书论》云:"夫字贵平整安稳,先须用笔、有绛而仰、有辇而侧其斜,或小又大、或长又短"。用笔之目的是为表现笔意,而用笔须有正确的方法做辅助,也有的书家把执笔和笔势也归在用笔之中的也不少见,但用笔的核心仍是不变的,目的只有一个:使尽笔势,纵横有度。
那么又何为阴阳呢?所谓阴阳,其含义及普遍性,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同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两个方面即为阴阳。正如《素间`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阳性是代表事物的动的、活跃的、刚强的一面,而阴性者代表事物的静的、不活跃的、柔弱的一方面。由此可知,阴阳的关系其实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而非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所以"阴阳者,有名无形"。但是阴阳之间并不一定完全是孤立的,二者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各种对立、相互和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书法作为一门特别的艺术,以传统的笔墨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来充分表达出书写人的喜怒哀乐,体现书写者的精神追求,再现文学作品的风雅情致,反映其所处时代时期精神风貌。
        用毛笔作书时,如果我们的笔毫都是中立不动,则无阴阳之别,但是笔毫一着纸,便阴阳立显,所谓的阴阳变换,一波三折,是指笔毫—着纸面的阴阳转换。
        而中国书法的主体线条同样的也是一直都依然存在并执着着正相反方位的阴阳互相构成对立的物理关系。王羲之论语中"左为外拓,右为内拓"。外拓者雄强健壮属阳,内拓者郁郁属阴,表达了内外拓者左右两条线的笔法与左右两个主体方位的阴阳关系密切有关。清刘熙载《书概》中明确说:"图有阴阳,如横则上面为阳,下面为阴,竖则左面为阳,右面为阴。唯笔毫齐者方可阴阳并列,否则独阳而已"。从辩证的理论角度,讲述中国书法线条的阴阳平衡问题的并作了详细的原理阐述。
        传统的运笔理论对运笔行气有着大量叙述,作书的运笔过程中便是在行气,通常我们说的力就是笔锋朝着某个方向所施加的力大,哪一侧的气息力度就显得很饱满,线条可以表现出力朝着不同的方向改变,或轻或重,或粗或细。如果气用力行于中则通,气用力行于上方则阳气盛,反之则阴盛;居中线条垂直运行于线条的中间部分,虚气被分置在两边。
        书法的每一个点线面具有着它独立的属性,其重要意义就是拓展了书法艺术的空间趣味。书法艺术主要具备两大空间的范畴,一是字内空间,二是字外部的空间。颜真卿的外拓则使字内空间开阔,而欧阳询的内擫却是使字外空间游刃有余。
        
        (四)总结
        综上所述,阴阳无处不在,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和各个环节都有阴阳之分,阴和阳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研讨书法与阴阳间的关系在当今犹为重要,这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研究阴阳学说的过程中体会到书法艺术的黑白是非之美,正如其相互转化,物极必反的思想,要我们时刻自省,精于思考,于浮躁的环境中坚守本心,砥砺前行。作为一名书法艺术的传承者,利用好阴阳学说的滋养,完善自身的同时为书法艺术在现今社会的发展助力,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