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品阅 浸润书香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林彩红
[导读]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林彩红
        南安第二小学  福建省 362300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续,为孩子开启了探究过去、现在、未来奥秘的大门;能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促使学生不断加深思维的深度;能使孩子们关注生活,重视生命意义。下面结合本人自身的实践谈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阅读内容——心随明月见胡天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中,学生应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它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来取舍阅读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选择并完成自定阅读书目。当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家长也各自忙碌,如何给孩子创设自主选择的平台,成为对老师的考验。
         (1)巧设图书角。每学期伊始,组织班干部海选“出借图书活动倡议书”,人人参与撰写倡议书的活动,让他们看重这样的借书活动。鼓励学生都借给班级两本书,班级几十名同学,合在一起便有近百本书。并要求这两本书不能重样,借出的书,还得在图书柜里进行分类,如小说类、文学类,科幻类……因为大家都经历了宣传的过程,所以对待所出借出来的图书都会格外珍惜与好奇,在这样的情感驱动下,孩子们就成功地向课外阅读迈进了一大步。
        (2)巧用榜样的力量
        塞内加曾说过:“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上的崇拜者一定不外乎班级的学霸们,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经常是大家竞相学习模仿的。每个学期中,经常会在班级发现一个现象:不知在什么时候起,班级的孩子不约而同的喜欢上了同一部书,接着,班级里的一些同学都捧着相同的书,后来,还出现轮流借书的现象,惊叹于此种现象,细问之下,才知道这股风是学霸“卢毅诚”刮起来的。有一阶段,毅诚同学课下总抱着一本书在“啃”,他的朋友看到了,好奇心使然,也加入了啃书的行列。后来一个个带动了起来,班级里一整套的“特种兵“书籍传阅开来了。
        当然,利用小学生的向师心理,老师可以有导向的引导学生去阅读。老师的导向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在班级掀起“曹文轩”热潮,能开启“沈石溪”动物小说之旅,能塑造一批“冰心”小迷妹……老师根据学霸们的推荐书目,有意识的进行归类与拓展,引学生于无声,却又能时刻关注与把脉学生的课外阅读动向,让他们读得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如“特种兵”之风后,闲聊时提一提中国解放前的现实状况,引导孩子去了解一下之前的一些感人的事迹,推荐他们看看《林海雪原》等,这样的推荐既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不会让学生觉得是一种任务,比起冷冰冰的阅读书目而言可是生动亲切多了。


        二、阅读过程——条条道路通罗马
        (1)给足时间,充分阅读。
        电子产品泛滥,兴趣班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影响孩子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没有时间。孩子们忙着玩游戏,忙着上各种兴趣班,即使有点空暇时间,不放心的家长们也会给他们买上一堆的课外习题,题海战术被家长老师们百用不怠。虽说阅读的任务不会被忽略,却陷入了夹缝求生的艰难困境中。
        遭此挤压,身为老师的我们,就有义务帮孩子们一把,把阅读当作一项作业来布置,帮孩子从兴趣班中解放出来,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救出来。每天拟定固定的阅读时间,持之以恒地让孩子们阅读。甚至,可以一个星期一节课带孩子们到阅览室专心阅读,体会静心阅读的美好。
        (2)授之以“渔” 助力阅读
        课外阅读的方法不同于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能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①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长部头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三国演义》等。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故事性强,读后合书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②吸收性阅读。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而要有目的的,花点小技巧进行识记。③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三、阅读收获——万紫千红总是春。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教师应鼓励并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让他们在独具特色的交流中内化阅读收获,强化阅读行为!
        首先,可以一枝“独秀”。有的学生独立性很强,读完一整本书本也不存在难度,他们选择“单飞”,交一份阅读收获,画一张思维导图,做一份阅读手抄报,录一份阅读收获录音在阅读群里分享,或者只是单纯的分享一下阅读笔记、批注也可以,只要他们愿意去分享,我们都鼓励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收获的快乐。
        其次,组团交流更精彩。2019年的秋季,笔者教学毕业班的语文。这个班级的孩子都非常优秀,每个人都能有一项属于自己较善长的本领,学生们在长期的团队互动学习模式的浸润下,合作与表现自我的能力都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次,在大家共读《西游记》后的阅读分享时,孩子们的组合有意思极了,有的读山,有的寻怪,还有的读途经的地方名……汇报成果时,他们因志同道合,组团汇报,精彩迭出。他们小组有的采用表演的形式,有的选择讲故事的形式,有的分角色交流。每天的汇报,每个小组都用心准备,呈现出来的最好的结果是:即使识字能力最差的孩子,也能讲讲书中故事,知道事情的发展。笔者认为,只要给孩子们自由展示组合的平台,孩子们就会是最好的表达者,他们会用最适合他们的方式告诉大家,他们走进了哪本书,经历了别人怎样的历程。
        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更由于个体的心理差异。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给学生读的自由,爱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没有干涉,没有强加,学生才能在各类书籍中像蜜蜂一样自由地采集花蜜,酿出最芬芳的花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