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体验过程 丰富活动经验——以《认识人民币》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陈罗丹
[导读]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正在慢慢转变
        陈罗丹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鉴湖小学
        摘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正在慢慢转变。线上支付的普及冲击着人民币的流通。本文将基于课例研究,尝试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实践积累活动经验,使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等方面有所发展,达到数学育人效果。
        关键词:经历;体验;实践;经验
        一、背景与问题
        随着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线上支付方式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无论是购物、乘车还是饮食,出门只要带着手机,就能解决所有生存问题。绝大部分的青年人,身上不再携带一分钱。人民币的流通程度大大降低,随之而来的教学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
        基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关于《认识人民币》的教学,笔者对所在学校一年级225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在对193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88.1%的学生家长支付方式偏向于线上支付,在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现金。在对学生是否有独立使用人民币经历的调查中,数据显示:仅33.3%的学生有这样的体验,而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很少或者偶尔接触到人民币,剩下11.6%的学生则毫无使用人民币的经验。在调查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时,发现学生对大面额人民币比较熟悉,而对于小面额人民币则比较陌生,没见过“一分钱”的学生占61.9%。除了一分钱,像课本上出现的1角、5角纸币,2分、5分硬币等,除非家长有意识让孩子了解,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表示从未见过。
        认识人民币还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对《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应该怎么设计?如何改进?前期的教学准备应该做些什么?如何拓展?笔者将“认识人民币”作为数学实践过程的一种探究,将讲述近一年来在人民币教学上的研究。
        二、实践与过程
        人民币的认识应该是一个较长期的认知过程,是需要一定的认知环境,一定的运用情景,来促进对人民币的灵活应用。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更多的是从生活、学习的环境中去熟悉及应用。
        (一)经历实践,制度先行
        以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为兑换进率,实行班级奖励人民币制。一次奖励即得一分的奖券,学生通过自己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分数。每达到10分者,可以兑换一角奖券。每达到10角者,可以兑换一元奖券。在此积累、兑换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赚钱”的不易,落实劳动教育,珍惜自己挣来的每一分。同时,可体验到进率“十”存在的真实感受。
        (二)体验实践,课程加载
        借助校本课程,每周开展一课时关于人民币的拓展课。介绍货币的产生,人民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进化存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介绍人民币的演变,了解人民币历史,让学生知道人民币的由来,它是时代进步的一种产物。介绍不同币值内涵的课外知识,颜色、图案、数字、防伪标识等。将人民币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课本,而是结合经济、历史、政治、人文于一体的一种综合学习体验。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好奇的、有趣的、广阔的。
        (三)活动实践,模拟升级
        靠自己劳动所得,积累了一学期的人民币奖券,如何使用?班级模拟商店来帮助实现购物兑换小梦想。每个人根据自己实际拥有的币值,到模拟商店自主购买物品。要求自行计算支付的金额,挑选心仪物品。在这样的活动实践中,学生体会到了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乐趣,也体验到了努力付出的甜蜜滋味。
        (四)丰富经验,课堂主打
        1.侧重教学,查漏补缺
        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生活要求的必备程度。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对大面额人民币比较熟悉,因此将课堂教学的重点侧重于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片断】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谈话引入:小朋友,这些是什么?(出示课件,所有面值的人民币。)
        预设生:人民币或钱。
        师:是的,这是我们国家的钱币,我们叫人民币(规范称谓)。
        师: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预设生:购物、吃饭、买票、……都要用到钱。(请学生说一说)
        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作用可真大!(课件出示小面额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小面额)的人民币。请大家观察手上的小面额人民币,说说你的发现吧。
        【反思】重点教学小面额人民币,符合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激化冲突,自主探索
        从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巩固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之间的不同与联系。激化矛盾冲突,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加强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片断】认识人民币单位
        有一天,大毛、二毛、三毛三兄弟每人都拿了一张写有“1”字的人民币去商店购物,大毛买回了一支笔、二毛买回了一个气球、三毛却什么也买不到,哭着跑了回来。你知道是怎么回事?
        生:虽然都是1,但是他们拿的钱是不同的。
        生:他们可能拿的是1元、1角和1毛。
        师:你们对人民币了解的真多!虽然他们拿的钱都有数字1,但是他们的单位是不同的,有的是元、有的是角、有的是分,所表示的面值不同,买到的东西就不同了。
        【反思】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单位不同,所以面额不同。这样的思考比直接告诉学生,更加深刻。
        3.猜想论证,优化实行
        借助进制,优化支付方案。系统学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猜想、验证、推理,构建知识体系。
        【片断】探索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师:大毛想要买1元的铅笔,可以有几种付款方式呢?
        方法1:1个1元。
        方法2:10个1角。
        方法3:2个5角。
        方法4:1个5角和5个1角。
        师:除了直接付1元和用10角,这位小朋友(方法3)是怎么付的?
        师:这个呢(方法4)?和前面的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发现:前三种都用了一种币值的人民币,第4种用了两种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师:为什么有的用到了1角,有的用到了5角,都可以来支付1元的铅笔呢?
        突出重点:1元=10角  
        小结: 无论是1角还是五角,只要合起来是10角就可以用来支付。
        借助知识迁移,学生参与猜测与论证角和分之间的关系。
        【反思】此过程,让学生明确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只用一种币值的人民币,也可以用多种币值的人民币。而如何支付,可以考虑当下实际情况,提倡优化处理。
        4.实践积累,收获经验
        了解物价情况,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人民币是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最终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创设有效情景,引发学生思考。
        【片断】模拟购物情景

        师:我们现在可以买这些物品吗?
        生:不行,因为给出的商品价格不完整。
        生:因为没有写单位,不能确定价格,所以不能购买。
        师:请你们给这些物品加上单位,并且想一想如果给你1元,你想买什么?如果给你5元,你又能买哪几样呢?
        【反思】学生认识了人民币,也不一定会用人民币。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合理的搭配,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三、启发与反思
        人民币教学,作为数学实践过程的一种探究,结合爱国教育、思政教育、劳动教育,数学育人亦可达到以下目的:
        (1)认识人民币上的人物,学习人物精神。
        (2)介绍人民币上的美景,科普祖国大好河山,唤起爱国意识。
        (3)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
        (5)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金钱观念、勤俭节约。
        (6)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君.“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重构的探索[J].求知导刊,2020(4)
        [2]徐兵.浅谈小学低年级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创新[J].新课程,2019(6)
        [3]曹凤奕.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人民认识与兑换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校园,2015(9)
        [4]孙惠芳.在活动中探索——《认识人民币》教学及探索[J].数学大世界,20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