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健
赤水镇中心学校 657203
摘要:新课程改革总目标指出,当前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因此,通过快乐教育让儿童得到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素质提升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对快乐教学法的原理及其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本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质量。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小学语文;寓教于乐
前言: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寓教于乐、素质教育成为了当前时代的教育主题。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通常较差,其学习效率与其兴趣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对教材知识的传授,更要在授课过程中增添学习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进而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1、快乐教学法概述
快乐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改变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式。快乐教学法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数千年前,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经提出过寓教于乐的理念。
在现代语文教学情境下,教师往往会通过糅合、改变、拼接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内容生活化,并通过游戏、运动、绘画、交互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度极高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体会到与传统课堂完全不同、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在这个空间中,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快乐教学法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在实践中,快乐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快乐教学法的本质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应用形式,其本身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观念,而是一种有着具体科学理论指导的一套教育体系。
2、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年龄较小、身心发展水平不足、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快乐教学法,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认字、识词的效率。在使用快乐教学法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该方法应用的三个基本原则。
2.1因材施教
第一,因材施教原则。快乐教学法作为教学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进行。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情境中使用快乐教学法时,教师不能完全照搬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而是应该针对本节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本班级学生的基础,将教材内容的讲授过程进行创造性革新,让学生可以在快乐学习法的帮助下,真正获得学习效率的提升。
2.2学生中心
第二,学生中心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是新课改明文规定的要求,更是教育过程中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是学生本身,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备主人翁意识,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中心是小学语文快乐教学的重要原则。快乐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其获取知识的效率,这与学生中心的原则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前对班级内的所有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程序,进而提升课堂效果。
2.3寓教于乐
第三,寓教于乐原则。寓教于乐是快乐教学法在课堂实践中推行的基本动力,也是快乐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保证从课堂内容的引入直到下课这一整体环节的趣味性,进而带给学生良好的参与感和课堂乐趣。这一原则也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更加认真负责,才能完成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例如,小学语文大多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传递知识的,那么老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让书里的故事动起来,通过动画的形式将故事内容呈现给学生,并以此来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
3、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设计趣味性导入
课堂导入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前置环节,导入环节设置的合理与否,能够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自身课程特点巧妙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课堂引入环节,以游戏、问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此使学生主动对学习内容产生探究意识[1]。
例如,在《纸的发明》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定巧妙的课堂引入环节,提前为学生播放有关四大发明的短动画,此外,教师也应该将贝壳、麻绢、竹片等古人使用的“纸张”展示给学生,让其感受到造纸术未发明前古人记录信息的艰辛,这不仅有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珍惜眼前生活,有助于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
3.2进行互动式学习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秉持着学生中心的思想,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互动式学习[2]。
例如,在进行《赵州桥》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水平进行平均分组,并设置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完成对本文生字、生词的初步学习。此外,教师还应该提出一些诸如“在赵州桥一文中你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提升其学习能力。
3.3布置生活型作业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秉持着寓教于乐的思想,开动脑筋,将作业与实际生活尽可能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提升课后作业的质量,避免其沦为一种形式主义[3]。
例如,在完成诗歌课堂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一首诗当做家庭作业,诗歌内容、形式均不限,但必须保证是自己的创作。在作业完成后,教师必须及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品鉴和鼓励,并建议学生通过诗歌记录自己的生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学习乐趣。
结论:快乐学习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秉持着因材施教、学生中心、寓教于乐这三点原则,科学的采用快乐教学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型,这既有助于学生本节课程内容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后续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彭少宏.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师,2020(s2).
[2]杨志荣.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教育,2020(18).
[3]陈加坤子.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9,000(0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