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策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易虹伶
[导读] 文章以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对策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作用价值进行了讨论分析
        易虹伶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东坝中学,四川 南部 637300
        摘要:文章以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对策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作用价值进行了讨论分析,随后围绕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对策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前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然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的实施,至今尚未有统一的规范标准,需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的总结经验,自主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情感教学策略,从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成功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水平。
一、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作用价值
        情感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并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这对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理解感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事实上,情感教学不应仅体现在心理健康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而是应在每一项基础学科教育中均有所体现。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材有着更为丰富的情感内容,因此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才能对文章中所展现的情感内容感同身受,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的体悟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提高语文学习效果。不仅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还能够更好的凸显语文教材内容的教育效果,很多语文教材内容本身都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比如《 纪念刘和珍君》教育学生要富有爱国情怀,珍惜现代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装在套子里的人》教育学生要敢于创新与变革,反对专制,积极推动社会发展。而通过在上述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更能够让学生从身心情感上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比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进行情感教学能够让学生更能够理解鲁迅先生的愤怒与痛惜,从而加深学生情感印象,无形之中便能够有效实现爱国情感的强化,无论面对何种事物,只要动了感情,都会对人的行为乃至认知带来深刻的影响,更好的凸显语文的教育效果,推动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实施对策
(一)挖掘情感素材,激发学生情感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通常非常感性,心思比较细腻敏感,因此教师在开展情感教学相对容易一些,但仍需要一些必要的“媒介”辅助,才能够顺利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而通过结合高中语文实际教学内容,做好与教材相关的情感素材搜集,深入发掘各种语文情感教学资源,找准教学内容学生的情感契合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顺利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学。以上文提到的《纪念刘和珍君》为例,该篇文章鲁迅先生用饱满的热情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刘和珍“不为势利所屈”的斗争精神,本身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种情感,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搜集一些当时的背景资料,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三·一八”惨案发生的背景,讲述北京学生和市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当时的惨案发生过程,给予学生心灵的震撼与情感的冲击。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学者对此事件的评价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具象化的素材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刻感悟,有效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真正感受到鲁迅先生当时的愤怒与痛惜以及对反动派极为愤慨的心情,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感,在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还能够提升语文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注重加强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多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说是“自导自演”、“自我感动”,缺乏对学生情感教学的重视与激发,学生在下面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机械地“听”、“学”,却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基于此,在情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表达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抒发自己对情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例如在开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时,针对风雪以及其他景物描写作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最后派出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很快就有小组从三个直接描写入手,分别是初入草料场、出门沽酒、沽酒返回进行分析,并认为“风雪”的描写不仅渲染了当时的气氛,还起到了情节推动作用,这一总结得到了更多学生赞同。此时一位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这让包括笔者以及很多同学均很惊讶,有调皮的同学开始起哄,但我并未有表现出惊讶的情绪,而是先制止了起哄的同学,然后充满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他,并示意他站起来回答。该名学生得到了我的鼓励,鼓足勇气开始回答:“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风雪也是林冲反抗精神的体现,比如关于草料厂的描写,比如“必必剥剥,刮刮杂杂”等拟声词,这不仅是对火焰的描绘,更是侧面反映了林冲心中的怒火,这也是林冲之所以被逼上梁山的关键所在。该名学生回答完后,教室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让我意识到,情感教学不仅仅是关于文章的教学,还体现师生之间,只有用心和学生交流,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情感,起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应用信息技术,凸显语文审美情感价值
        审美情感是主体对审美对象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同时也是对自己进行内省所形成的主观体验和态度,因此能够对人的知和意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情感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教育。在具体实施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其动态具象化的信息呈现优势,将语文审美情感的细枝末节更好地呈现给学生,有效丰富学生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比如在当前的高中语文经典文章之中,很多均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讲解内容截取一重点环节的影像作为微课视频,让学生欣赏一段影视片段,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进行《祝福》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祥林嫂成为“闲人”的微课视频片断,让学生仔细观察祥林嫂的眼神、表情,加深对祥林嫂“祝福中的多余人”的认识,体会到作者的悲悯之情,从而获得“悲剧性”审美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同类主题的两种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从中体会差异之美。比如在开展《荷塘月色》教学时,针对“荷花”“荷叶”“荷波”“荷韵”的品味,教师可以将散文《莫愁湖的荷》录制成微视频,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充分感受同类主题文章中的不同审美体验,有效实现高中语文审美情感的培养。
        总结: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非常适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摸索实践,总结情感教学经验,成功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春. 立体感知无痕情感--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探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05):115-116.
        [2]傅逢胜. 品味语言,深探情——谈高中语文课堂情感教学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下旬), 2018, 000(002):29-30.
        [3]熊媛.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策略初探[J]. 赤子, 2018, 000(021):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