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族团结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尹太美
[导读] 作为语文老师,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是本质任务,也是根本任务
        尹太美
        云南省武定民族中学      
        摘要:作为语文老师,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是本质任务,也是根本任务。我们要把民族团结之爱的种子撒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民族团结的花朵永远开放。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教材,挖掘其中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利用好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同时组织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真正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继承和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民族团结;初中语文;教学;教育;渗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标明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指引了新方向,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遵循。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落实和践行党的民族团结工作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主阵地,潜移默化的把民族团结这一思想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让它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如何把民族团结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渗透。
        一、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阅读教学通常指语文教科书的课文教学,其目的是建立学生与文本的链接。文本是资本,是财富,是教师的抓手。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学生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特定文本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特定文本中与独特认知情感融会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语文教师是学生与课文的中介,要有效地建立链接,就必须打量阅读主体和阅读对象,也就是具体的学生和某一特定文本,即谁在读,读什么。
        部编本新教材七年级到九年级,共六册。每一册都有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渗透的文本。例如:七年级上册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本文简单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教师在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可在“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这一点上延伸拓展:一个外国人为了共产主义都可以身殉职,那么作为同是中国人的我们,就更要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进,共同努力。这样,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就得到了渗透。
        又如:八年级下册中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本文本开头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时抓住“修睦”二字,顺理成章就能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了。还有九年级下册的《出师表》中有:“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引申《隆中对》中的“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这是诸葛亮给刘备的战略方针,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性,从而进行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这样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渗透的文本在六册课本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加以挖掘,对学生加以引导,民族团结教育就能够得到了渗透。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情感是写作的心理基础。“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写作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苏永康编写《语文教研究》中说到:作文种具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就学生而言,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

”可见,作文教学牵扯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教民族团结育就更能深入学生灵魂。怎样抓住作文教学时机,适时引导呢?我觉得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1.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专题作文指导
        具体过程如下:
        (1)故事引入。(讲解民族团结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图片欣赏、问题抢答。幻灯片给出反映我国若干少数民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抢答对应的民族。讨论从古至今各朝相关的民族政策。
        (3)诗歌朗读、歌曲播放。学生朗读原创或自备的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诗歌,教师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等歌曲,配以MV以增加现场感染力。(“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4)讨论辨析。通过幻灯片放映给学生讲述反映当下云南各行各业人的生活的若干故事,切合实际,图文展示,激发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思考,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情境讨论中来。
        (5)总结。
        通过活动,把民族团结的思想植入学生内心,为作文注入灵魂,从而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2.开展“爱我民族”征文活动,抒发师生的民族情感,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了解我国的有关民族知识,了解了各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和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学生的心中感慨万千,于是,我们又组织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感想写下来,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每学期,七、八、九年级全体学生都要举行“爱我民族”征文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作文。要求学生在文章中畅谈自己在民族教育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抒发自己的民族情感。
        三、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新中国的成立、发展过程中,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英雄和杰出人物,蒙古族和满族还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化,涌现出不少的优秀民族作品。让学生读优秀的民族作品,了解民族英雄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途径。
        因此,可以以年级语文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民族优秀作品读书活动”、“民族英雄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课外阅读民族优秀作品,收集民族英雄的故事,然后利用班队活动课讲民族英雄的故事,交流民族优秀作品读后感。比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康熙皇帝大有作为、成吉思汗驰骋疆场、回族英雄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彝族兄弟小叶丹与刘伯承结下兄弟情谊、草原英雄小姐妹、阿凡提的故事、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等,在学生中广为流传,使学生充满了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敬佩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神往。
         学校语文教师还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民族资料、了解民族风俗、办民族小报、演民族戏剧等形式,把学习内容转化到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促使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得到协调发展和整体提高,培养民族平等团结的民族感情。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入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理应担负新使命、迈上新高度、作出新贡献。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所以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以语文教学为契机,深挖语文教材文本内涵、以作文教学文载体、对课外阅读进行拓展,在语文课堂内外教学活动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身体力行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讲话精神,做一个与时俱进、无愧于新时代的语文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