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情感教育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徐厚高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使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等五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徐厚高
        安徽省 天长市 官桥九年制学校  239353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使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等五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助力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深入从而优化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育人意识,深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切入点,创设具有一定趣味性与启迪性的教学情景,在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情感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优化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6-12岁的儿童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时期。该年龄阶段的儿童能够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引领学生阅读品味富有正性情感因素的文学作品,可以令学生在字里行间汲取精神营养,帮助学生建立阳光纯洁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自我、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
        (二)情感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小学生的情绪不稳定,情感波动大。其来的快散的快,强度大易走向极端的情绪特点也被称之为“暴风雨时期”,处理不当就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有学生因与任课教师的争执分歧,导致对该学科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偏科。还有学生因为些许小事而大打出手,情感教育的渗透可以为自我调控能力弱,良莠不分的小学生提供一道远离心理健康问题的屏障。此外小学生的情感生活简单,易受暗示性。教师鼓励的微笑,欣慰的甲戌都会使他们饱受鼓舞。因此教师鼓励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都是积极向上,会对易受暗示性的小学生群体自发产生良好助益。
        (三)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积极乐观的情绪、激情高昂的授课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消积的情感则会较低学生的积极性,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这不仅受到思维水平、记忆能力、想象空间等智力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理想、动机、情感、兴趣、意志、等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注重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高效教学的开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案
        (一)通过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来渗透情感教育
        1、教师要具备调控自身情感的能力在日常教学生活中,
        教师积极的心态与饱满的热情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个人的课堂体验,当教师面带和蔼的微笑走进课堂,其积极向上的状态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氛围。反之,教师的消极心态也会磋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要给予学生理解与爱护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给予学生温暖的关怀,学生就会产生正向的情感共鸣。例如:学生们课堂上的一次勇敢表现,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学生潜在的动力就会被激发。教师要给予学生尊重与理解,和学生成为朋友,和学生共同面对困难,例如,在语文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开展匿名信等类似活动,让小学生将目前生活中的烦恼或遇到的困难斥诸于笔端画纸,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诉求的个体差异与他们分别沟通交流。小学生对于教师的指导听从性高,他们信任老师,乐于和老师一起努力学习。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将会对老师的关怀产生正向反馈,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与信任感,进而将这份依赖与信任迁移到课堂学习中。


        (二)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教学
        1、通过阅读朗诵语文教材来渗透情感教育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入选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或语言清丽雅致或故事真挚感人。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充满了对祖国、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对人际关系的探索、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称颂。兼之丰富且切合文题的图片,教师利于教材图文将其中人性的善良,自然的美好更好地在教学中加以体现,不仅能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对性情品质的培养有良好助益。例如教材文本《地震中的父与子》主要讲述了在一次大地震后,一位父亲不顾自身生命安危,面对儿子生还几率渺茫的可能性依然迎难而上,在历经38个小时的艰苦挖掘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的感人故事。教师在教案中可以设计学生分角色朗读扮演等形式,利用多媒体照片充当背景,让学生们在身临其境的感触中对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深情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渗透情感教育
        创设情境,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合理地利用物质环境资源配合教材文本中蕴涵的情感因素的,从而营造增强教学效果的良好情感氛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般可采用与教材主题相关的影视资料、背景音乐、幻灯片等多媒体展示手段,或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艺活动,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增设创新的教学形式,从而让学生更易体悟教材文本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活动课《我看西游记》中,教师通过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歌曲来开启新课的学习,那熟悉的歌词、豪迈慷慨的音乐极易唤起学生对电视剧《西游记》有关情节场景的回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易于后续教学的开展。再如学习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教师可以以一位年迈老人与稚幼孩童对话的幻灯片来呈现诗句情景,以节奏舒缓、音调低沉的乐曲来烘托“少校离家老大回”的物是人非之情。在学习红色主题文章时,要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景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长征》一课时,教师在介绍文体知识与作者生平之外,可着重对文本的创作背景进行详细介绍。此外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或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们对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经历与不屈信仰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在《丰碑》一课中可以组织学生选取喜爱的红军战士角色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景再现,对话交流,让红军展示正直无私的奉献精神印入学生们心中。
        三、通过深研拓展教材来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学科与生活无比贴近。作为母语,在日常生活交涉中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口语与书面语。绝大多数课文所描述场景的是学生所了解的,但欠缺与生活事实与道理经验的关联。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对文本进行组织加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参与课程中的热情,从而有利于新知识体系的建设。
        例如,在《海底世界》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发表对于海洋的看法,对于海洋生物的认识等与海洋相关的话题,在学生们的介绍中引导其对大海的想象与憧憬,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再顺势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海底世界》。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含义,教师可以结合生活背景并对故事词背景进行适当补充。再例如,在杜牧的《清明》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们沟通交流清明节的风俗、祭祖或踏青的体验等相关话题来引导学生们分享对于清明节的有关知识,然后话题一转,引入课堂主题“古人是如何度过清明节的呢”,从而进入对《清明》一诗的学习。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可让学生对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有更加确切的体验,从而更好地完成对诗句中作者流露感情的“再体验”。
        结语
        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止是令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更是需要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灵性与鲜明个性。语文教师要通过加强自身素养,创新课堂形式,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让情感教育落实到教学计划中的各个环节。增进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优化课堂教学,不仅是新课标改革发展的要求,?是每一个心系小学生德育成长之人共同的期待。
        参考文献:
        [1]徐东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04):14.
        [2]樊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