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开放性数学思维的训练浅探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郭玉震
[导读] 着眼于开放性数学思维的训练,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逻辑性演绎性能力的训练
        郭玉震
        (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北京海淀,100044)
        摘  要  着眼于开放性数学思维的训练,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逻辑性演绎性能力的训练,将开放性数学思维训练融合到课堂问题的设计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是改变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有效方法,是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  开放性  数学思维  问题设计  作业布置
        
        数学学科教学历来重视它的逻辑性、演绎性,但是就小学教育而言,如何训练小学生尤其是低段学龄的小学生具备逻辑、演绎的思维能力,则不仅仅要着眼于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和演绎性,更应该从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入手。
        一、对开放性数学思维训练的理解
        开放式数学思维训练是一种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的理念和动态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思路相比较,开放性数学思维训练还要再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情感的体验,重心在于学生更具有数学的思想意识。之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开始探索应用开放性数学思维的训练,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和理念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更全面的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一)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和任务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和直觉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开放的,更能培养学生综合的开放性思维素养。
        (二)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要求。

教学中通过情景的设定,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点,随后对问题展开讨论,应用开放性思维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这个过程可以让不同思维模式的学生按照各自的特点和思路获得知识,避免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
        二、教学中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定进行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开放性数学思维的训练,要依据现行教材的设置,结合教学内容编排符合本班数学实际的开放性教学设计。
        一是针对部分封闭性的数学问题,通过减少一些已知条件或弱化原来的条件,修改部分要求,从而获得开放性数学问题。二是很多封闭性数学问题,其条件充分,结论明确而且单一,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隐去问题的结论,使其结论不确定或多样化。三是可以尝试先给出问题的结论,通过逆向思维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各种充分条件。四是对一些数学对象,如集合图形、数字、算式等,比较各自的异同,或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等,则也可以使得问题更具开放性。
        三、对课后作业进行开放性的布置
        课后作业是强化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但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一是作业只注重对知识点的考察,比较枯燥可能会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二是作业的布置较单一,往往局限于书面作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三是缺少和日常生活体验的联系;四是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只有发挥开放性思维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才有利于小学生开放性数学思维的训练。
        第一,增加作业的趣味化。用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思维模式入手,让枯燥单一的数学作业变得生动起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第二,让作业更贴近生活。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可以使得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第三,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综合考虑,应当从学生们的整体情况出发,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进去,使得作业更具层次性。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习将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数学教学和作业设计是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将开放性的数学思维贯穿到这两个环节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