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数学课程教学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   作者:孔祥华
[导读] 将“四史”教育融入数学课程教学,能够承担起培养时代新人这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
        孔祥华
        (山东省曲阜市时庄街道中学,273160)

        摘要:将“四史”教育融入数学课程教学,能够承担起培养时代新人这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然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众多教师欠缺史学素养。把数学课程教学与“四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思想站位,实例论证,守正创新,有利于高质量高标准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
        关键词:“四史”教育;数学;课程教学

一、引言
        2018年,“课程思政”概念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成型。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更是离不开“四史”教育。在推行新高考的背景下,本研究认为把数学课程教学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称“四史”)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2]。
        
二、实例研究
        “四史”有机融入数学课程教学,更需要强化数学与“四史”学科交叉体系建设,扩充“四史”认知深度。更确切来说,学生需要更强的使命感来承担更大的责任。针对不同的内容,探讨如何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更好的融合,从而去承担更多的责任。
        (一)联系实际与热点,讲好数学故事。文献[3]为数学史融入初、高中数学课程提供了参考。要把融合真正落地,不只是停留在说教布道上。
        案例1:
        师:2020年全国人民舍生忘死齐抗疫,“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誓言慷锵有力。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同学们需要用28厘米长的彩色丝带制作一个面积为4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框架,向这些“最美丽的人”致敬。请问同学们该如何设计这个框架的长和宽呢?
       
        另外,亦可以命制价值观引导、社会担当、职业责任、爱岗奉献等涉及“四史”知识点的数学考题。题型不拘束,可以根据提示,引导学生自己猜出结论。在做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于无形中受到触动。拥抱场景思维,用场景来洞见学生心理和决策行为,用场景来表达数学价值和体验。帮助数学建立有趣的场景,并借助场景的桥梁,让数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心智。
        (二)深入挖掘允执其中的切入点。重新定义相关理念,大幅度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数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如何不生硬自然而然引入“四史”,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思考和精妙设计。
        案例2:3阶幻方游戏。
        将正整数1,2,…,9按照适当顺序填入的方格中,使每行、每列、两条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和都相同。
       
        将0,1,2的平均值m=1填入A的主对角线上,然后每行由m往前依次减少1,往后依次增加1,填入0,1,2,得到A。这时再将A关于第2列作轴对称得到B。最后将A所有的数同乘以3,再与中同一位置的数相加,得到的方格C=3A+B:

        
        案例3: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数学》教材
        课程章节:第5章,第3节
        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和
        知识点分析:
        “四史”切入点1:学生效仿公元前6世纪数学家泰勒斯,同样使用六个同样不等边三角形拼图,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极具价值的思想和方法。
        “四史”切入点2: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与其直接告诉学生结果,不如引导学生自己挖掘结果。学生动手拼图的过程,肯定会经历多元化失败。 “不抛弃、不放弃”,更是学生成为领导者的不可或缺的特质。
        预期目标:由点及面、逐级引用、赋予归属感的“四史”引入方式,剖释数学理论的内涵。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引导学生体会到探索知识的自豪感和兴奋感。
        效果与反馈:在小结环节,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该环节,课堂有说有笑,充满了乐趣。”此案例既开动了学生脑筋,也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不少学生家长的支持与赞同。
        在数学课堂上,还应包括教师对学科的人文认知、哲学思辨。引申学科知识的哲学涵义,深化辩证唯物主义思想[5]。重视数学学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质,这也体现着教师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作为专业的数学教师更要给学生撑起一片天,涵养和培育工匠精神,更好地做到价值引导。
        
三、结论及启示
        数学与“四史”的融合更多是一种漫长的、渐进性的过程,需要逐步稳妥改善。二者融合的过程并不简单是从技术层面的融合,更需要如何促使学科间更好交叉,如何更好挖掘学生的潜在成长力。二者融合的分歧主要就是遭遇的困难是否可以被跨越、被克服。关键在教师,重点在课程,主体在数学。不仅要“精一”,而且要“双融”。只有理论深度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激发学生潜力。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演化合作、协同开发、组织形态等都发生了巨变。所以,最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教学思维模式和理论体系。
        “四史”教育需要根据数学课程具体情况,在合适的地方和时候有机融入。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其中包括连那些学生自身还未发现的需求,对这些需求进行深入的洞察。辨别适合融合的数学内容、创造机会扩张数学与“四史”教育的边界、定义数学与“四史”教育的新内容融合,这些是创造新的增长的最根本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J].教学考试,2021(07):73.
        [2]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为什么做与怎么做[J].中国大学教学,2019(09):56-60.
        [3]汪晓勤.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4]张禾瑞,赫鈵新.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姚秀凤.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10):115-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